赵道新遗世之作二重嚼点穴之髓
重嚼点穴之髓
(续上期:赵道新遗世之作(一)点穴:拳手之梦)
假如点穴术只是一种专门击打人体相对薄弱部位的技术,那一切神妙和异议都将化为乌有。
无疑,躯体上有些位置在遭攻击时会比另一些位置更强烈地影响大脑、神经、内脏和肢体的正常状态,使人产生不良感觉和障碍活动。因而,有目标地攻击人体的要害久已作为各种搏斗术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点穴若仅仅等价于“指戳要害部位”,就必被其它拳种湮没了。
点穴是低度体力化和高度智力化的艺术。有点穴、打穴、拿穴、闭穴等手法,无非是以手指戳刺或掐捏时,尽可能把较大的“应力”作用于人体预知的“时空点”上。指戳的目的就是在释放相同劲力的情况下,由于指尖的击打接触面积小于拳面,故使此技所产生的局部力量大于拳击。通俗地讲,铁棒一端越尖锐,越容易刺穿物体,但锋尖本身也越易折损。“点穴家”早已意识到了这一困难。
不过,他们尚有三条出路:
其一,减少进击力;
其二,操练手指;
其三,寻找柔软的穴位。
点穴术习练者通常羞于公开承认走过第一条出路,但没有人能够做到指戳力量不低于拳掌之击。点穴术中的练力功法实际上主要不是提高出击力度,而是在走第二出路,即增强手指的坚固程度。许多中国“乡土”拳术包含这类练习,比如,手插坚硬的固体颗粒如砂砾、果核、豆类、铁屑等;手戳硬质或半硬质障碍物如墙壁、树干、砂袋等;手指支撑负荷如二指禅、一指禅等。
但是,不管训练是否有效,手指的坚硬程度绝不会超越其生理限度。上述质朴的练法虽能使手指皮肤生趼,关节粗大,对力量感觉迟钝,从表面上看增加了手指的强度,但代价是拘囿了全身“整体”爆发力的充实,并伴有手指劳损、瘀血、腱鞘炎等疾患。至于第三条出路则引出了最令点穴者自豪的“点穴说”,它是点穴中最重要、最神圣、最冗杂的理论基础。
该学说认为:人体在有生命时如同宇宙的缩影,穴位似星辰弥散其中。与星系不同的是穴位不是可分离的实体,各穴之间的联系不是对称的,而是由称为“经络”的无形管网相互连通的。经络管道内无声流淌着唤作“气血”的虚构物,它不是气体,不是血液,也不是神经感应,而是一种含糊而抽象的“生命之流”。
这个“活东西”如从不误期的航班按中国古老的计时方法周期性地游弋全身,某一时间间隔内必抵达某处,点穴术的枢机即为“按时寻穴”,也就是把某种局部压力准确地捅按在流动着的“活东西”上,使它受阻或破坏,结果使人体僵呆于某种姿式,神志清醒,但不能自制,或者出现病症、伤残,甚至毙命。
点穴说的研究者的主要工作就是要确定那个“活东西”于给定时间中在人体上的精确位置,他们首先设定了三百六十五个穴位,其中包括十二大穴,并分为死穴、活穴、哑穴、晕穴、咳穴、哭笑穴、麻木穴,等等。然后,编撰出像列车时刻表那样的歌诀来帮助记忆人身“时辰与穴位”的关系。这样,“点穴实战家”在千钧一发之际只要看一看太阳或手表就能凭歌决判断自己手指的冲锋方向。(赵道新)
下期续:理论和实际的撞击
1,老拳师的不传之秘:五行拳鹰捉与打穴
2,截拳道揭秘系列之(2):李小龙所著击打穴位以及摆桩练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dwh/1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