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改变中国历史,宋教仁刺杀案真相如何袁

HR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zgpos.com.cn/fengshang/sscl/20210206/863.html

“砰砰砰!”

“我中枪了!”宋教仁在夜色中痛苦呼喊。

年3月20日晚,上海火车北站,辛亥革命元勋宋教仁在3声枪响后,倒在了血泊中,他再也无法搭乘上原本要载着他前往北京见袁世凯的那辆火车,那年他仅31岁。

宋教仁遇难,举国震惊,群情激愤,纷纷要求尽快缉拿凶手。黄兴、陈其美等同仁志士,更是怒发冲冠,发誓报仇雪恨。

宋教仁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在现在的中学课本上有过这样的描述:“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但革命成果被掌握北洋军的袁世凯窃取。建立民国后,袁世凯为了大权独揽而杀害宋教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大为震怒,为此发动二次革命以期望推翻袁世凯反动统治。”

这寥寥数字间是否隐藏了事情的真相?宋教仁仅有三十一年短暂一生到底经历了如何的波澜壮阔。

为何孙中山在他的挽联中写下“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样的赞誉?

宋教仁是何等人物?

宋教仁是何等人物,为何引得当时权势熏天的袁世凯大为忌惮,为何让国父孙中山甘愿为他发动二次革命?

宋教仁出生在年,早年的见识让他亲眼目睹了清朝的腐朽政治和崇洋媚外的嘴脸。在,他考中了秀才,似乎具备了在清王朝的官僚体系下立足的资本。

而也正是那年,“辛丑条约”签订,清王朝的丧权辱国行为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意识到再不推翻腐朽的统治,我们民族将彻底沦为亡国奴。

年,在就读于武昌投考美国圣公会文华书院普通中学堂时,一个由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深深吸引了宋教仁。

21岁的宋教仁慨然以天下为己任,满腔革命热血的宋教仁加入了这个组织,立志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

同年,宋教仁遇到了一生的挚友—黄兴。两人因革命的热情和理想一见如故,随即与陈天华、章士钊等人组建华兴会,由宋教仁担任副会长,并设计在长沙发动革命起义。后举事之事泄漏,宋教仁无奈前往日本避难。

赴日后,宋教仁在日本政法大学潜心钻研,那时的他对当时世界先进的政治、法律和经济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在日创办了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

致力于革命的他与革命领袖孙中山一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从那时起,中国革命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

同时,宋教仁所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此报日后成为与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并警醒大众的刊物。

革命心切的宋教仁曾潜回东北,意图组织人民进行反清运动,虽未成功,但他在考察研究东北的风土人情、山川人文时获得大量资料表明“间岛”自古属于中国的领土无可置疑。后写成《间岛问题》一书。

宋教仁虽看不惯清政府,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还是分得清轻重,后他将《间岛问题》交与当时主管清朝外务的袁世凯,袁世凯当时对宋教仁深表感激,殊不知日后为了政治利益翻脸比翻书还快。因为宋教仁的这本著作,清政府有力地维护了中国的领土。

后宋教仁与黄兴在国内组织一系列革命运动并从事舆论宣传工作。年,宋教仁赴香港从事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武昌起义爆发后,宋教仁又与黄兴一同前往武昌,参与起草《鄂州临时约法草案》。

年,辛亥革命取得胜利,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参与制定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临时约法》,他也被孙中山尊称为宪法之父。

但由于北洋军尚且掌握在袁世凯手中,孙中山与袁世凯达成协定,大总统之位让与袁世凯以期保全革命成果《临时约法》。

可后来袁世凯为了自己的“狼子野心”悍然撕毁约法。宋教仁也因不满袁世凯之政府,辞去职位。

年8月宋教仁与孙中山等人成立国民党,并被孙中山委任为代理理事长。

宋教仁以其独特的政治见解和感召力让国民党在中华民国国会的声望日益提升,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宪政设想,并以激烈的言论抨击袁世凯政府的内政外交,呼吁要让国民党出面组织议会政党负责内阁才能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年3月,在宋教仁的经营和号召力下,国民党在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众议院议员人,国民党独占席。参议院议员人,国民党独占席。参众两院虽未超过半数,但相对于其他政党却是碾压性的优势。

国民党按程序和影响力本可轻松操纵参众两院,这极大地提高了宋教仁的地位,也让他对自由民主国家的建立充满了期待。

不仅如此,具有敏锐的时代洞察力的他在经济上提倡引入国外资本带动本国发展;在教育上提出“教育为立国之本”的主张;在文化思想领域,他更是为科学、民主和自由而摇旗呐喊。

但批判的武器终究抵不过武器的批判,他的万丈光芒显然让腐朽旧制度和自私自利的黑暗行径无处遁形,那到底是谁杀害了宋教仁呢?

宋教仁之死

孙中山卸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便“隐遁江湖”前往日本。而他所创立的国民党便全权交给了宋教仁打理,国民党成了当时的第一大党,掌握了的社会资本足以与袁世凯政府周旋。

当时宋教仁初期的政治理想是在民国政府组建新的内阁,以此来钳制袁世凯政府,与其分庭抗礼,甚至夺回实权打造自由、民主的中华民国。

曾经袁世凯曾向部下抖出自己心事:“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权,就怕他们以合法的手段取得政权,将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宋教仁这颗冉冉升起的民族希望之星,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本该为民族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可是由于一颗子弹断送他的生命,让他的理想如美丽的泡沫般破裂,留给后人的是无限遐想和唏嘘。

遇刺前几日,身为孝子的宋教仁正在桃源老家为母亲祝寿。作为民族的英雄,第一大党的领袖可谓是衣锦还乡、荣光无限。

这时,宋教仁接到袁世凯邀其北上协商的电报,宋教仁没有丝毫犹豫决定北上。出行前,不知宋教仁是否心感不安,但民族的担当还是催促着他匆匆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年3月20日晚十点四十分,宋教仁抵达上海车站等候开往北京的列车。

在夜色笼罩下,上海车站显得分外安静,没有白天的喧哗只有好友间送行的窃窃私语,铁轨在月色的映衬下略带几丝寒意。

这时宋教仁早已跟同志们商讨好了应对之策,只期与袁世凯融洽磋商,在最后离别之际,黄兴、廖仲恺等人带着期许在检票口与宋教仁相拥作别。

在这时一支黑洞洞的枪口早已对准宋教仁,作别的话还没说完,3声“砰砰砰”的枪响划过寂静的夜空,打破了和谐的气氛,子弹直射入宋教仁的腰间。

看到前一刻还谈笑风中,踌躇满志的好同志倒在了自己脚下,众人大惊失色,连忙扶起倒在地上的宋教仁将医院。

当晚,医生为宋教仁取出子弹,谁知凶手本想置宋教仁于死地,早已在弹头上涂上了剧毒,宋教仁回天乏术。

在弥留之际宋教仁留下了自己的遗言:一是将自己的书籍全部捐入南京图书馆;二是老母年迈,望诸公予以照看;三是表达自己本为正义而奋斗,死又何悔。

最后他向袁世凯拍去一张电报希望袁世凯能遵守宪法,改专制为民主。

22日凌晨4时,宋教仁在痛苦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年仅31岁。他一生生辗转奔波皆系革命,在弥留之际仍不忘民主自由之信念,他虽未见证最后的革命胜利,他的精神点亮了中华大地的希望之火种,也激励着仁人志士投身革命,宋公千古。

到底是谁刺杀了宋教仁

宋教仁去世后,举国震惊,这可能预示着新的革命形势将要到来,当时中国第一大党国民党将要重新洗牌。

袁世凯遇刺后袁世凯发电“责成江苏都督、民政长迅缉真凶,穷追主名,务得确情,按法严办,以维国纪而慰英魂。”在袁大总统的责成下,凶手也不久被缉拿归案。

凶手名叫武士英,原系军人出身,在云南做过营管带,有一手不错的枪法,而决定接手刺杀宋教仁的任务前已经穷困潦倒,甚至交不起房子租金了。

在生活步履维艰的情况下想起了自己还会“杀人”的本领。在黑帮的介绍下他接到一单任务,佣金为块现大洋。

这对武士英来说无疑是笔巨款,在拿人钱财下踏上了刺杀宋教仁的不归路,任务执行很成功,但拿着大洋的他没来得及潇洒就被抓捕了,后死于监狱,至于是在恐惧中死去还是有人想灭口目前还不得而知。

这名有军事经历的小地痞当然是受人指使的,他的指示者第一位就是应桂馨,他是共进会的头目,是他为凶杀武士英安排好了一切,包括去上海的车票、行凶的手枪。

在未确认宋教仁死讯之时,应桂馨就将这“喜讯”报告给了他的上级—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洪述祖。电报中提到“匪魁已灭,我军无一伤亡,堪慰”。好个“堪慰”,好一条走狗。

当然这位走狗在狂吠一番后也终未逃脱命运制裁,后经古董商人王阿法的举报而落网,在搜捕期间还发现了那种电报。

后经周转,他逃回北京见到他的顶头上司袁世凯,他竟公然邀功请赏,宣称除掉宋教仁是自己为民国立下的不世之功。

这位耿直却不谙世事的小兄弟让袁世凯大为光火,这不是拿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吗?后在应桂馨从北京前往天津的火车上,被人暗杀于头等车厢。可谓是不识时务,罪有应得。

再看应桂馨的上线—洪述祖,应桂馨的无脑操作让洪述祖也受到了牵连,在袁世凯的授意下,他前往青岛德租界避难。

年袁世凯去世后,洪述祖失去了支撑,一直混迹在上海租界。年,洪述祖被宋教仁之子宋振吕抓获,可谓是因果报应,宋教仁可算得以瞑目。

年3月27日,洪述祖被判绞刑,可谓是死得凄惨,也死有余辜。

袁世凯究竟无不无辜

这三位直接嫌疑人可谓是洗脱不了干系了,那他们的还有幕后主使吗?虽无直接证据,但是所有已知迹象都将矛头指向了袁世凯政府。

若无上级示意,身为国务院秘书长的洪述祖怎敢刺杀当时中国第一大党的领袖宋教仁?

为何袁世凯不对几位元凶巨恶严加审讯还宋教仁一个公道,而是秘密处理和包庇凶手?

最主要的是宋教仁是一个袁世凯总统搞不定的人,宋教仁的原则性极强,为了实现那民主和自由的抱负,他时常跟想独裁的袁世凯对着干。

袁世凯也曾想“贿赂”他,可宋教仁死活不干,面对这么个搞不定的原则派,有枪杆子的袁世凯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就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做掉。

如此看来,刺杀宋教仁的主谋极大可能性是袁世凯。

当然还有众多其他说法不一而足,有人认为,由于宋教仁在国民党内影响力太大,而且在同盟会期间有两次“倒孙”风潮中宋教仁没有与孙中山站在一起。

所以作为孙中山的“铁杆粉丝”陈其美筹划杀掉了宋教仁,顺便激起“二次革命”,当然孙中山先生在他们口中也有嫌疑。

北大历史学博士在《宋案重审》中提到:此事应该与孙中山和袁世凯无关,只是袁世凯手下的洪述祖自己策划的谋杀案,以此向袁世凯表忠心、邀功劳,反倒让袁世凯背上了一个大大的“黑锅”。

真相可能早已被当时的当权者所抹去了,我们能做到就是尽力还宋教仁先生一个公道。

道德楷模—宋教仁

中国读书人的荣誉自古以来无非三项“立德、立言、立功。”此即三不朽之功。悠悠千年,能把这三项占全的真乃大豪杰、真名士,能占一项实属不易。

而三十一岁的宋教仁可谓是立了三不朽之功,立言,创立《民报》为正义的事业摇旗呐喊;立功,与孙中山一同创立同盟会、组建国民党为社会注入了新生的活力。最后,来说一下宋先生的德行。

在国内做学生时期的宋教仁由于举事失败,化名宋鍊逃亡日本。当时驻日公使询问宋鍊是不是就是宋教仁,并要求同乡予以证明,宋教仁便找来了同乡以消除公使疑虑。

这当然出自宋教仁不得已的苦衷,而事后他对此大为不安,想到圣人慎独自律地教导他致信继任公使道:“恳请胡公将此官费挖除,并革去留学生之名。”同时上交了留学生官费领用卡

年,同在日本的革命党人胡瑛准备回国,并向宋教仁借些路费,当时的宋教仁的确囊中羞涩,答应他尽快想办法,胡瑛误以为宋教仁在虚与委蛇的推脱。

数日后,胡瑛不告而别。宋教仁得知后匆忙赶往车站,为胡瑛送去了10元钱。对于外出在外的同乡的困难,宋教仁可谓是有求必应。

我们可以从宋教仁日记中得知,在日本期间他曾救助过他人达50多次,平均一月两次,这对于逃亡在外的他来说实属不易,也体现了宋教仁慷慨大度的胸襟和扶危济困的德行。

在东北期间由于宋教仁写有《间岛问题》助清政府取得了外交谈判上罕有的胜利,为表功宋教仁,清王朝授予他四品官位,他为了理想丝毫不为之所动。

袁世凯给宋教仁强行留下了一笔钱,宋教仁没有拿这笔钱改善自己生活或挥霍掉,而全部散给了在日本艰难度日的留学生。

辛亥革命后,宋教仁曾在袁世凯麾下做了50天的农林总长,旧社会通关节、傍权贵风气盛行,对于这种现象宋教仁曾对其公开登报予以拒绝。

此外,袁世凯政府对各部首长实行供给制,没有固定的薪资,袁世凯曾给各部总长送去一笔现金支票以供不时之需之用。

当内阁改组收回后,所有总长中只有宋教仁丝毫未取,连袁世凯都感慨道:“志节如顿初者仅见矣。”

宋教仁之德行,宋教仁之操守,宋教仁之原则在乱世中实属罕见。在乱世中,适合的生存的是像曹操那样的枭雄,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实力是唯一的原则,德行问题是为了政治利益而口诛笔伐的工具。

宋教仁就如一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乱世中愈加楚楚动人,感人肺腑。真乃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宋公去后当“我心光明,夫复何言。”

宋公辞世已百年有余,在百年中对于当年谋害宋公的真相仍是谜一样的存在。我想这已经不重要了,当年宋公去后的遗言也无仇恨之意。

我想自从宋公踏上革命的道路那一刻起,他就准备好了为革命牺牲,在乱世中革命为的不是出人头地,而是民族的未来,将自己融入民族的使命中时,自己区区性命又算得了什么呢。

就如老子所言: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宋公在不愧于天地解脱了。可作为后人的我们,不禁会想若宋公未曾遇难,国民党在其领导下是否不会在大革命中屠杀共产党?

如果宋公未死,是否国共两党能早点一致对外,将日本帝国主义抵挡在关外?如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hl/132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