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特一人到底是些啥人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新张丹栗森阳
特战队员在泥潭中进行摔擒训练张丹摄 ◇由猛烈撞击导致的关节脱位使小拇指第二节骨头错位到了第三节旁边,刘志昌直接把右手小拇指塞进嘴里,用牙把错位的骨头生生咬了上来 ◇特一有两种人,一种人像马,一种人像牛。前者拉着特一向前奔跑,后者则默默奉献,甘当幕后、甘为人梯 武警河北省总队某支队特战一中队(以下简称特一)官兵最引以为傲的,是楼门口矗立的两块荣誉石——上面镌刻了个名字。其中,有一等功臣4位,二等功臣12位。 最新的一次刻痕漆色鲜红,因为被武警部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特一被授予集体一等功。 鲜花和掌声中,荣誉纷至沓来。特一人究竟是些啥样的人,没有人比刘志昌更有发言权——从新兵到班长,从战士到干部,从排长到指导员,刘志昌已经在特一呆了17年。 “我能从他们身上看见我自己的影子。”说这话时,刘志昌站在训练场,看着他的兵从面前跑过,落日的余晖将他们的影子重叠在一起,拉得老长。 透支生命只为完成使命 说到特一,必须提到李闯。几年间,他和战友们一起捧回来的奖杯摆满了中队的荣誉室。 有一天,队部文书许奥不知从哪淘回张照片,照片里的刘志昌戴着士官衔,穿着老式的橄榄绿军装,系着皮质腰带,端着“八一杠”。和刘志昌站在一起的是戴着“两拐”的李闯。那时候,刘志昌是李闯的班长。后来李闯被破格提拔,成了刘志昌的大队长。 同样是战士提干,同样是毕业后回中队当排长,相同的经历让刘志昌和李闯几乎形影不离,一起带队训练,一起外出比武,一起到西部边陲驻训。 一年初春,驻训地突发暴力袭击事件,数名暴徒手持明晃晃的砍刀横行肆虐,纵火行凶,情况危急。沿街商铺火光冲天,巷子的拐角还有随时可能被引燃的爆炸装置。接到警情的李闯迅速通知部队,并组织10人快速反应分队穿戴作战装具先期抵达,战士徐海东果断出击、一枪毙敌。刘志昌带领中队其余官兵随后赶到,抓获暴徒、救助群众、排除爆炸装置,缴获汽油喷枪、砍刀,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经历实战检验的兄弟俩,在生死考验面前都毫无惧色。可是,相似的军旅生涯却因为伤病而分出了岔路。 当时,已过了30岁的刘志昌,膝盖过度劳损,疼痛越来越频繁。作为干部,按规定本可以带着手枪跑步,他为激励战士却始终身背长枪冲在最前。直到年驻训归建,半月板撕裂,让刘志昌在32岁彻底告别了比武场。也正是那一年,中队有机会备战国际比武,李闯带队出发,刘志昌送战友出征。 年5月,第九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美国“绿色贝雷帽”、黎巴嫩“黑豹突击队”、奥地利“眼镜蛇”、印度“黑猫突击队”……17个国家32支特战队伍同台竞技。 沙漠地区地表温度超过50℃,负重30公斤攀爬70度以上的崖壁,地势起伏的碎石路段奔袭7公里,体能达到极限时潜水穿过涵洞,用各式陌生枪支精准速射,扛着75公斤重的“伤员”冲刺米……随便哪个环节都是对意志品质的极大考验。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由中队官兵组成的“天剑”突击队力挫诸多国际传统强队,一举斩获团体总冠军。 除了李闯,“天剑”的其他队员都是90后。当时已经33岁的他调侃自己是“高龄”特战队员,透支生命,只为完成使命。 李闯在这次比赛中表现优异,之后被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荣立一等功,由正连被破格提拔为正营。 没有谁是钢筋铁骨 只因为渴望荣誉 年9月,总队首届“巅峰”特战分队尖子比武竞赛,获得突击专业第一名的付瞳,相当于拿到了奔赴异域赛场为国出征的入场券。这是已足足“备份”了两年的付瞳,离梦想最近的一次。 第三次备战比武,马上要开赴国际赛场,参加集中备战的付瞳左腿膝盖突然剧痛难忍。出于特战队员对伤病的敏锐,付瞳意识到坚持跟训可能会让情况恶化。可为了等待近3年的机会,付瞳无法放弃。 不动声色继续训练的付瞳,终于在一次全装奔袭之后倒地,双手环抱着膝盖,无法伸直的左腿让他疼得叫出声音。医院之后,付瞳得到了和刘志昌同样的宣判:半月板撕裂,不能再进行剧烈运动。 眼看要出国圆梦,命运却和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接到刘志昌打来的电话,明明远隔千里,拿着电话的付瞳却像在刘志昌面前一样低下了头,叫了一声“指导员”,说了一句“对不起”。 刘志昌是生气的,“你都感觉到膝盖不对劲了,怎么不说?” 付瞳又梗起了脖子,“指导员,我想出国比武,我想拿名次,想争荣誉,您难道会因为疼而放弃吗?” 刘志昌沉默了,握着手机的右手,依然隐隐作痛。 那是年7月,武警部队突击专业干部骨干集训比武,刘志昌奉命带领特一5名官兵代表总队出征。综合攀登课目,每个单位派出1名队员,每名队员要依次攀爬大绳、雨漏管、避雷针,之后索降下滑,用时最短的队员所在队伍获胜。 一心求胜,刘志昌在攀爬避雷针时右手小拇指恰好顶上了墙体和避雷针之间的横向钢筋支架。 疼!钻心地疼!随之而来的胀痛让他手部发麻,可是意念却让他的双手仿佛有惯性般向上抓握,机械地带动身体前进。 爬到楼顶的刘志昌解安全带时,发现自己右手彻底不听使唤了。一低头,看到指头短了一截——由猛烈撞击导致的关节脱位使小拇指第二节骨头错位到了第三节旁边。 一旁的安全员准备举旗报告情况,刘志昌却坚持要完成课目。 索降下滑,不可能只靠左手完成。时间不等人,刘志昌把右手小拇指塞进嘴里,用牙把错位的骨头生生咬了上来。 外力产生的形变并没有让手指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刘志昌全然不顾,只知道还在算时间,要拿名次,要争荣誉,要先滑下去。 夜晚,躺在床上的刘志昌疼得睡不着觉。但他没有和任何人说,因为随后的几天还有比赛课目,不能放弃。 思绪从过往飘回,刘志昌太理解付瞳了。毕竟,没有谁是钢筋铁骨,只是因为渴望荣誉。 回到中队后,医院做半月板手术,恢复得好的话就能继续训练,“他还那么年轻,我不信命,他也不信。” 术后恢复期的付瞳申请去当新训班长,他给新兵们的第一个见面礼就是带他们参观特一楼前的荣誉石。刘志昌等在中队门口,穿着特战服,站得笔挺。 付瞳向刘志昌报告,两人相互敬礼。 人群中有人小声说了一句,“为什么他敬礼看起来和付瞳班长不一样?” 是的,直到现在,刘志昌的小拇指都伸不直。尤其是在敬礼时,小拇指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会明显向外弯折,无法和其他手指并拢。 谈到这,刘志昌只是笑着告诉本刊记者:“这是特战队员最轻的伤,没什么可讲的。” 把最平凡的事做到极致 就是不平凡 入伍11年的钱锐,是中队最老的战士。” 在钱锐的认知里,特一有两种人,一种人像马,一种人像牛,而他就是牛。 钱锐嘴里的马,是像李闯一样拉着特一向前奔跑的功臣们。 如今,在每个小队学习室的墙上,贴着从中队走出的全军备战标兵个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获得者、武警部队标兵教练员的照片……越级提拔、保送提干,他们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写。 钱锐的同乡,也是他同年兵的支金龙就是这样。 年9月,支金龙参加武警部队第二届特勤分队比武,和战友一起勇夺团体第一名,被誉为“特战之王”。载誉归来,战友在营区周围的村镇跑了整整一上午,凑了20挂响的鞭炮。到处忙活凑鞭炮的人就是在比武选拔中落选的钱锐。 那一年,钱锐23岁,是他最有机会闯入比武赛场的一年。之后,随着年龄上升体能素质下降,他再也没有可能通过比武凸显出来。 也正是这个时候,刘志昌送李闯备战出国比武。钱锐说:“我看着支金龙的心情,和刘志昌看着李闯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吧。” 刘志昌和钱锐谈心,“不是只有比武这一条路,奉献的价值有很多种。” 回归到中队日常工作中的钱锐,历任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成为了刘志昌口中最放心的骨干。 新分配到中队的小队长们,一多半是高考直接考入军校、没有当过兵的干部。可这是强手如云的特一,军事素质没有战士们好、管理能力没有骨干们强,如何立足成了摆在小队长们面前最大的问题。 刘志昌几乎是手把手带兵,给机会给平台。有人和他说,“你把任务分配给新来的,他干得了吗?别搞砸了。”刘志昌却回答,自己就是搭台子的人,要给年轻人上台的机会。 钱锐也是这样做的。 部队编制体制调整以后,整个中队士官管理岗位只有6个,岗位少、有能力的人多。可在同志们的心里,钱锐做这个副小队长是当之无愧的。 但年决定结婚的钱锐,伴随结婚申请一起交到中队党支部的却是一份“辞呈”,“中队有那么多优秀的同志还没有走上骨干岗位,应该让他们有机会锻炼自己。” 不再担任骨干的钱锐,丝毫没有减少对工作的热情。在准备武警部队标兵中队考核过程中,钱锐主动为担负搏击对抗教学法课目的新士官们捋思路、推稿子、抠动作、当陪练。 别人问钱锐,“多好的展示机会,你怎么不自己上?”钱锐认为老士官就是要起帮带作用,甘当幕后、甘为人梯,而不是冲上去表现自己,“我上了,这套东西永远都是我的,他上了,才能变成他的。” 因为多年来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钱锐立了三等功,用了整整十年的时光才把名字刻在了荣誉石上。 表彰大会上,钱锐被战友拉到台前,说起当年还是排长的刘志昌点名时说了一句话,让他记了整整十年——把最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 “就像现在我每天都在干,但能拿出来说的,还真没几件。就是这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串联成我十年不凡的青春。”钱锐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zz/1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