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的推拿治疗

1.腰背痛。

腰突患者绝大多数都有腰背疼痛,范围较广泛,主要在下腰部和腰骶部,其产生的原因为髓核的突出,刺激了外层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中的椎窦神经,或较大的突出,刺激了硬脊膜而产生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类为纤维环尚完整者,多表现为腰背部广泛钝痛,活动或较长时间取一姿势时疼痛加剧,卧床休息后减轻,晨起较轻,午后开始加重,劳累后家重;另一类为突发腰背部剧痛,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夜不能寐,一般持续三到四周方缓解,此多为纤维环全部或大部破裂,髓核突出。

2.坐骨神经痛:

此为腰突症的主要症状,多为单侧,中央型者可左、右交替,为坐骨神经区的放射痛。患者为了松弛坐骨神经的紧张度,缓解疼痛,常取弯腰曲膝曲髋侧卧的三屈位,甚至胸膝位休息,且患者可诉骑自行车时疼痛较行走时为轻,但腹压增加,如用力上厕所等可使疼痛加剧。部分高位间盘(L1、2、3)突出者,可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的疼痛;低位间盘突出者(L4/5,L5/S1),部分可出现腹股沟或下腹部的疼痛,其并非因根性压迫所致,而是牵涉痛。

3.间歇性跛行:

因为行走时椎管内受压的椎静脉丛逐渐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而使疼痛加重,蹲位休息或卧床后可减轻或消失。

4.瘫痪:

严重的腰突可出现肌肉的麻痹性瘫痪,一般以L4/5间盘突出,而出现L5神经麻痹,致使胫前肌等麻痹,而出现足下垂等,一般并不出现肢体的完全性瘫痪,但肢力减弱很常见。

5.麻木:

可有人无下肢的疼痛,而有肢体的麻木感,因压迫了本体感觉或触觉神经纤维所致。

6.患肢发凉,小腿水肿:

此症也很常见。因突出间盘刺激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致使下肢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

7.马尾综合征:

巨大的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出现严重的双侧坐骨神经痛,会阴部麻木,排便、排尿无力或尿潴留,大便失禁和阳萎等。

1.步态:症状轻者可无异常步态,重者可出现身体前倾,臀部突向一侧的跛行。

2.脊柱侧弯:通常在腰段。严重者可出现S型侧弯。

3.压痛:常在病变腰椎的棘突旁有压痛,且向同侧的坐骨神经分布区放射。

4.腰部活动:腰部各方向活动都受限制,但以后伸受限为明显。

5.下肢肌萎缩:一方面是废用性,另一方面是神经根受压所致(下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但早期不明显,病程越长,萎缩越明显。

6.感觉异常:早期可有感觉过敏感,晚期则减退。

7.腱反射的改变: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L5/S1间盘突出。膝反射减弱或消失则为L3/4间盘突出。

8.直腿抬高:患侧低于健侧。

9.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10.仰卧挺腹试验:用于运动员等常期锻炼,而关节韧带松弛者,且可加咳嗽或压迫患者腹部等加腹压的方法,以观察结果。

11.屈颈试验(+):坐位或半坐位屈颈,两下肢伸直,牵拉硬背膜和脊髓而间接刺激了神经根。

12.健侧抬高试验(+):因抬高健肢,向下牵拉硬膜囊,间接刺激了患侧神经根所致。

对疑似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均应作常规的腰部X线检查,虽然腰椎的正侧位片的结果并不能确诊腰突症,但可排除其他骨质的病变,且可有些间接征象,如脊柱生理弧度变直,脊柱侧弯,椎间隙变窄,或左右不对称。椎管造影可直接观察到压迫的部位和程度,可确诊,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如碘油吸收慢,碘水有人过敏,而且操作复杂,以CT为好,既无损伤,且可明确观察到突出物的性质、部位和程度等。若做磁共振更好,且可观察功能情况,唯价格较贵。

(一)诊断要点:

1.腰部和一侧坐骨神经分布区的疼痛,放射痛。

2.所有直接或间接增加对坐骨神经的压迫的体检或动作(包括直腿抬高、仰卧挺腹、屈颈等)均可使症状加剧。

3.X线及其他检查符合本病特点。

若为中央型突出则表现为:

突出部位:L4/5或L5/S1之间。

疼痛部位:腰背部,双侧大、小腿后侧,同时或交替。

麻木部位:双侧大、小腿及足跟后侧以及会阴部(马鞍区)

肌力改变;膀胱或肛门括约肌无力。

反射改变:踝反射或肛门反射消失。

(二)鉴别诊断:

本病当注意和急性腰扭伤,脊柱的结核、肿瘤、增生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先天性发育异常的腰痛、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泌尿系统、妇科疾病相鉴别。

本病的治疗包括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两大类。而非手术疗法又包括推拿、针灸、牵引、腰麻大推拿。

推拿的适应症:

(1)初次发作,病程短者。

(2)病程虽长,但症状及体征较轻者。

(3)因全身或局部病变不能施行手术者。

(4)患者不同意手术者。

推拿的禁忌症:

(1)椎弓根骨折或伴有椎体滑脱者。

(2)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3)孕妇。

一、治疗原则: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和纵韧带张力,促使突出物回纳;消除无菌性炎症,松解粘连,整复后关节错位,解除或减轻对脊神经根的挤压;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受压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

二、施术部位:患侧腰臀部及下肢,以腰部为主。

三、时间与刺激量:应根据具体病情及患者耐受程度,选择适宜的刺激强度及治疗时间。

四、操作流程

1、推揉按拨腰部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立患侧,用单或双手掌上下纵推腰骶部督脉及双侧膀胱经3~5遍;双手大鱼际、拇指或叠掌、前臂缓稳用力揉腰骶部数分钟;前臂或拇指按压脊柱两侧,叠掌按压脊柱数遍;一肘尖稳缓用力小幅度重拨大肠俞(患侧为主)数次,同时一前臂托同侧下肢股部后伸活动数次。

2、揉滚拨理臀部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其患侧,双手叠掌或前臂适度用力揉臀部2~3分钟;掌指关节滚臀部2分钟;双手拇指重叠拨臀大肌、臀中肌数次,最后拇指或肘尖拨梨状肌数次;双手拇指重叠顺梨状肌纤维方向推理、滑按各数遍,并缓稳用力深压其痛点镇定0.5~1分钟。

3、揉按滚拿下肢法(适于下肢后侧疼痛者):继上势,医者双手拇指重叠缓稳用力揉、拨、按压下肢后侧膀胱经路线各数遍(下肢以疼痛为主者,减去拨法;以麻木为主者,减去按压法);用拇指按揉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太溪各30秒;小鱼际或掌根关节由上而下滚下肢后侧数遍;双手多指自上而下捏拿或空拳及合掌叩击下肢部数遍。

4、揉滚拿叩下肢法(适于下肢外侧疼痛者):患者健侧卧位,医者立其后,双手掌由上而下推下肢外侧数次;叠掌或前臂揉大腿外侧;双拇指拨揉小腿外侧胆经路线各数遍;用拇指按揉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承山、太溪各30秒;双手多指由上而下同时或交替捏拿大腿外侧髂胫束数遍;小鱼际滚、空拳叩击下肢外侧数遍。

5、推揉牵抖下肢法(适于下肢前侧疼痛者):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患侧,双手掌由上而下推下肢前侧数次;手掌或拇指由上而下揉下肢前侧,拇指按揉居髎、髀关、风市、梁丘、阳陵泉、悬钟、解溪等穴,以得气感为度;双手托握足部牵抖下肢数次。

6、复位手法选择性运用。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中国重点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ys/821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