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灸如何治疗各类疾病

隆力奇红花走珠精华液---掌灸精油,藏药瑰宝,有了它,好比医生在身边,藏药古方,高科技创新,神奇魔力油掌灸、中医瑰宝,可以治疗多种慢性病,将引领绿色医疗的新局面,有了它,好比医生在身边!

隆力奇红花走珠精华液---掌灸精油,主要用于有效缓解各种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骨刺、肩周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酸背痛、四肢麻木、跌打肿痛、肌肉酸痛、急性扭挫伤、失眠、头痛、牙痛、失枕、风寒、胃寒胃胀、胃肠痉挛、痛风、痛经、肥胖、乳腺增生、前列腺关节肿大、慢支久咳、痰多气喘、中耳炎、手足抽筋、皮肤奇痒、脚气、烫伤、烧伤、冻伤、蚊虫叮咬、无名肿毒等以及常坐电脑前引起的肌肉及软组织疼痛等,能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和补充元气。

可医治上千种疑难杂症、常见病、多发病、口服药物无法达到的效果,即刻解除人类痛苦,令人叹为观止,实在是人类的健康福音!红花走珠精华液(掌灸)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理疗产品,无任何副作用,可以当做日用品使用,家家户户都可以用。

[掌灸方法]

1、洗净手掌、搓热,在手掌心倒入适量(0.1毫升)掌灸,快速把手掌压在以上穴位,直到穴位感觉灼热难忍时,再放开手掌即可。

2、对于皮肤敏感者可掌灸量少时间短、多次做。

3、根据病情每日做1~3次,5天一疗程,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个疗程,需要1~5个疗程。

[注意事项]

1、先同时灸曲池和手三里穴,再同时灸下肢足三里穴和悬钟穴。

2、戒烟忌烟。控制食盐量,以每日3~4克食盐量为宜。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辛辣食物。

3、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4、中午不施灸。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用品,严禁口服。

2、皮肤过敏、有血友病、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者禁用。

3、皮肤有溃烂和开放性伤口的部位不宜使用。

4、眼部、面部、皮肤娇嫩的部位慎用,孕妇、婴幼儿禁用。

5、肿瘤患者禁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髓核从纤维环的破裂处突出,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以坐骨神经痛为主的临床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于青壮年。

阿是穴(腰部压痛点)、腰夹脊、殷门、承山。

后溪、足三里、昆仑。

腰夹脊:在腰部脊柱棘突间两侧,正中线旁开0.5寸。

殷门: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承山: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后溪:的位置: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昆仑: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具有清热安神、舒经活络之攻效。

足三里: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40肩颈,50瘫,60难过鬼门关!

肩颈堵了——影响头疼,头晕

肩颈堵了——血压上来

肩颈堵了——睡眠不好,多梦

肩颈堵了——影响记忆力加

肩颈堵了——“富贵包”就出来了,头都不能后仰了

肩颈堵了——脑补供血不足,导致各方面问题来了

肩颈是人体的上半身十字路口,是气血运作的关键路口。

请你再忙每天都要适当运动,用掌炙保养一下你的肩颈哦!通经络、活血化瘀,排酸,排风,排寒!

颈椎综合症又称颈肩臂综合症、颈椎病,多见于中老人,但现有年轻化的趋势,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易得此病。主要表现为:头、颈、肩、背、上肢、下肢疼痛、麻木及耳鸣、失眠等。加

[穴位选配]颈夹脊、大椎、肩井、风池、风府、天宗、曲池、阿是穴。

颈夹脊:有活血通络、理筋整复的功效。颈夹脊穴虽然在医籍中未见描述,但在临床应用较为普遍。

大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肩井: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

曲池:曲肘的时候,在肘部的横纹末梢。

阿是穴:自我感觉疼痛最明显处,可直接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落枕是以一侧颈项僵直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表现为睡眠后突感一侧颈部疼痛、酸胀,转侧俯仰受限,活动时可疼痛加剧,或向上肢和背部放射,严重可使头部歪向患侧。一般症状较轻者三五日自愈,重者需要进行治疗后方可恢复正常。

[穴位选配]

风门、肩井、养老、后溪、中渚、肩中俞、肩外俞、秉风。

风门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在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肩井: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养老:位于人体的前臂伸侧,腕后1寸,以掌向胸时,当尺骨茎突桡侧缘上方之骨缝中。

后溪: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中渚:手背第4、5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往手腕方向约1寸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肩中俞:位于人体背部,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肩外俞:位于人体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秉风:位于人体的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胃痉挛就是胃部肌肉抽搐,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吐等。胃痉挛是继发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功能症等的一个症状。多因胃酸分泌过多,刺激胃黏膜,导致平滑肌痉挛所致。或因为饮食不当,如烟酒茶之过量、进食过冷的食物所引起;或由女子生殖器疾病、月经异常、妊娠等反射而来。

[穴位选配]幽门、中脘、下脘、天枢、梁丘、足三里。

幽门穴归属足少阴肾经,有缓解治疗恶心、呕吐、饮食不下、消化不良胃痉挛、胃下垂等。位置: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0.7寸。

中脘穴:属于“任脉穴”,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作用;位置:肚脐向上4寸。即: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

下脘穴归属任脉,有治疗腹胀、呕吐、肠鸣、消化不良等作用。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寸。

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经脉的穴道,主要治疗便秘、腹泻、腹痛、虚损劳弱等。位置:在中腹部,肚脐左右两侧2寸即三指宽处。

梁丘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有缓解治疗膝胫痹痛、鹤膝风、胃痛、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等作。位置: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足三里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位置: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慢性腰肌劳损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在慢性腰痛中,本病占的比例最大,多因腰部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也可由于一些平常不足以致伤的外力,因反复持续的牵拉、挤压、震荡,超出了腰部的代偿功能而致。患者以体力劳动者多见,在过度劳累或遇阴雨时疼痛会加重。

[穴位选配]肾俞、大肠俞、承山、风市、昆仑、关元、阿是穴。

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和前面的肚脐眼平齐正好是第二腰椎),左右二指宽处。

1、缓解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2、缓解治疗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等。3、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

位置: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理气降逆,调和肠胃。

(1)运动系统疾病:腰痛,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2)消化系统疾病:肠炎,肠鸣、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梗阻,泄泻;(3)外科系统疾病:阑尾炎,肠出血;(4)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腰脊痛、坐骨神经痛;(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肾炎,淋病。

位置: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具有运化水湿,固化脾土作用。

1、缓解治疗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腰腿痛。2、治疗便秘、脱肛、痔疮等。3、理气止痛、舒筋活络

位于人体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具有祛风化湿,通经活络攻效

缓解治疗半身不遂、下肢麻木、痿痹、中风、瘫痪,脚气、遍身瘙痒等;排除大腿多余水分,使大腿变苗条;

位置: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具有清热安神、舒经活络之攻效。

1、缓解治疗头痛、高血压、眼疾、目眩、项强、鼻衄。2、缓解治疗腰痛、怕冷症、肩背拘急、、脚跟肿痛等3、缓解治疗小儿痫证、难产、癫痫、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

位置: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具有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之攻效。

1、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以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子宫脱垂、闭经、遗精、遗尿、小便频繁、小便不通、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状;

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调理、改善的功能。

胃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以胃病、腹胀、嗳气、泛酸或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素体脾胃虚弱均可引起本病。

[穴位选配]脾俞、胃俞、内关、中脘、足三里。

脾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治疗脘腹胀痛、胃出血、消化不良、贫血、月经不调、肾炎等作用;位置: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

胃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治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胃炎、糖尿病、失眠等作用;位置: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内关穴:归属手厥阴心包经,有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缓解治疗头晕、心痛、晕车等作用;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

中脘穴:属于“任脉穴”,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作用;位置:肚脐向上4寸。即: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

足三里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位置: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原发性高血压也称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该病不但影响患者脏器使其发生病变,而且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血压等于或超过/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本病。早期症状有头晕、头痛、心悸、失眠、耳鸣、心烦、颜面潮红、记忆力减退等;晚期可导致心、脑、肾器官病变。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头痛”“眩晕”等范畴,多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或内伤虚损而致肝阳上亢、肝风上扰所致,应早期预防,及时治疗。

[穴位选配]曲池、手三里、悬钟、足三里、百会、风府、

曲池:曲肘的时候,在肘部的横纹末梢。

手三里: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手三里:在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幅,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用手按就痛之处。

悬钟: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

足三里: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百会: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

风府:在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慢性支气管炎多是由于急性支气管炎治疗不及时转化而来,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期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学习和工作。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以及风、寒、热、燥等外邪的侵袭有关。外邪从皮毛、口鼻而入,肺气闭遏不通,失其清肃之令,肺气上逆而咳喘。

[穴位选配]:风门、肺俞、膈俞穴。

风门:在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肺俞: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膈俞:背过手,可以摸到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凹陷处。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内的疼痛。表现为放射性的腰腿疼,往往从一侧腰部或腰骶部向臀部,大退后侧,腘窝,小腿后侧及足背外侧放射。属中医学的“痹症”“腰腿疼”范畴。

[穴位选配]夹脊、肾俞、居髎、昆仑、阳陵泉、悬钟、殷门、环跳。

夹脊穴属于经外奇穴,夹脊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背部,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

肾俞: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和前面的肚脐眼平齐正好是第二腰椎),左右二指宽处。

昆仑: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具有清热安神、舒经活络之攻效。

居髎:位于人体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阳陵泉: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即:在小腿的外侧,膝关节下方的外侧有一个高点(腓骨小头),从高点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个凹陷。)

悬钟:位于人体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殷门: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环跳: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肩周炎又名“五十肩”“漏肩风”或“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多见于女性患者,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夜间加重,并伴有凉、僵的感觉;后期病变组织有粘连,且并发功能障碍。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营卫虚弱,局部又感受风寒,或过度劳累、慢性劳损,或闪挫、扭伤,使筋脉受损,气血阻滞,脉络不通所致。

:阿是穴、肩髃、肩髎、天宗、肩贞

:臂臑、曲池。

肩髃:位于人体的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在肩膀上有个三角肌,三角肌上缘的前边,把胳膊抬起来,明显地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凹陷就是肩髃穴。有个口诀叫:肩髃抬肩凹陷处,就是一抬肩,有两个凹陷的地方,前面凹陷的地方。)

肩髎:位于人体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出现两个凹陷窝,后面一个凹陷窝即肩髎穴。)

臂臑: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

曲池:曲肘的时候,在肘部的横纹末梢。

阿是穴:自我感觉疼痛最明显处,可直接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该病早期多无症状,病情发展到后期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并伴有疲乏无力等。多见于40岁以上的肥胖者。其病机主要是阴虚燥热,化燥伤津,遂致多食;或肾精亏耗,以致尿多而混。掌灸疗法可以养阴润燥清热。

[穴位选配]大椎、胰俞、神阙、关元、阳池

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在膀胱经脉有两个腧穴空白点,其一为膈俞穴与肝俞穴之间第八胸椎下旁开1.5寸,应定名为“胰俞穴”(原被列为奇穴:胃管下俞穴)。其二为膈关穴与魂门穴之间第八胸椎下旁开3寸陷者中,应定名为“胰岛穴”(现被视为无穴)(肩胛下角三角形最内侧的这个点,离脊柱正中间的位置,刚好距离3寸。那么取其中间点,3寸的一半就是1.5寸。先在这儿画一条竖线。但是这个中间点,是身体的第七胸椎。而胰俞穴在八胸椎上。再往下数一个,就是第八胸椎棘突,再在这儿画一条横线。横线和竖线会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左右侧各有一个,就是胰俞穴,也就是降糖穴。)这两个腧穴点对治疗胰脏及胰脏经脉所发的病候,可起到关键性作用。

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位置: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具有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之攻效。

腕关节背面,由第4掌骨向上到腕关节横纹处有一凹陷处,或简单地说腕背横纹中点即是阳池穴。是三焦经的穴位,与人体的元气关系密切,对消渴病有很好疗效,并可以振奋元阳。

一、少女痛经

少女痛经绝大多数是原发性的痛经,一般从初潮开始就痛,有的可能跟子宫的角度有关,比如,子宫过度前倾,或过度后倾,或者跟经血通道过于狭窄有关。女孩成年,结婚生子后,这种情况会有改变,原发性的痛经,绝大多数婚后自愈。

从中医学的角度看,遭受了生冷寒凉,喝了冰水或冰饮料,经期淋雨,包括感冒等引起寒凝血淤,都会引起痛经;南方天气湿热,吃了湿热的东西,比如多食虾蟹、芒果和荔枝等热性食物,也会导致气滞血淤,引起痛经;学习和工作压力过大,心情压抑,同样会痛经。

原发性痛经出现在月经前后,一般来说比较容易治疗。来潮前可以吃一点中药,也可以疏通,吃一些理气的药物。如果要止痛效果快,可以用掌灸最快,灸一下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马上就止痛。

少女痛经,表现为月经期及月经前后,小腹及腰部疼痛,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亦称经行腹痛,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分为四型:气滞血淤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肝肾亏损型。

辩证分型:

气滞血瘀型:疼痛拒按,经色紫红或紫黑,有血块,舌有瘀点;

寒湿凝滞型:腹部冷痛,得温则痛势缓解,经量少,舌苔白腻;

气血不足型:绵绵作痛,少腹软喜温喜按,经色淡,月经量少;

肝肾不足型:腰膝酸软,痛势缓头晕耳鸣,寐不安,苔少舌红;

(说明:以上四种类型是很好分辨的,只要抓住最主要的特征,基本就可以定型准确)

治疗选穴:应急灸阿是穴即可。

调理主灸穴位:阿是穴、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

并可辩证搭配辅穴:

气滞血瘀型:中极、太冲。

寒湿凝滞型:归来、地机。

气血不足型:气海、血海。

肝肾不足型:气海、百会。

灸法:患者须在月经来潮前1周或2~3天开始掌灸,每日3—4个穴位,轮换掌灸,应使穴位皮肤红润、充血,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至经血基本干净时停灸。每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神阙就是肚脐,在肚脐上5根手指的地方和在肚脐下4根手指的地方就是中脘和关元,自己多灸这3个穴位比较方便,效果也不错。

二、已婚妇女痛经

已婚妇女痛经多是继发性痛经,如果女性痛经时还伴有腰疼、发烧、月经量增多、下腹部坠痛、体温升高,经血颜色为淡茶褐色或者气味发生变化,痛感越来越强,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恶心或者呕吐、腹泻,那就有可能是子宫后位或者其他疾患所导致,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等。

比如引起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就被列为一种比较严重的妇科病,而痛经只是被认为是其症状之一。

女性生产的最佳年龄是25到30岁,错过这个时期是非常可惜的。很多女性30岁都还在做人流,要知道人流是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之一,而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引起严重的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时,不少治疗方法都是采取切除子宫的方式。

由子宫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和一般的原发性痛经有很大不同,原发性痛经在月经最初的时候就疼痛,疼痛具有均匀的时间间隔,每次疼痛的程度相当。而继发性痛经则是在月经开始之后,一段时间才开始疼痛,而且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加疼痛。

治疗前,首先要诊断明确,然后对症治疗。如果是因为妇科病导致的痛经,按照治疗各类妇科病的穴位配方调理(咨询女人家微商的业务代表),同时配合使用花清丹+臭氧油调理。

已婚妇女痛经按经络循行线路准确取其主穴和配穴,再进行施灸。

调理主灸穴位:阿是穴、天枢、曲骨、太溪、合谷、筑宾、照海、水道、上髎、次髎。

并可辩证搭配辅穴:

中脘、关元、中极、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肾俞。

灸法:患者须在月经来潮前1周或2~3天开始掌灸,每日3—4个穴位,轮换掌灸,应使穴位皮肤红润、充血,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至经血基本干净时停灸。每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1、天枢穴

天枢穴的位置:在腹部,横平肚脐中央,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即:在腹中部,距脐中左右2寸处。

取穴技巧:仰卧,肚脐旁开3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

主治疾病:便秘、腹泻、细菌性痢疾、腹痛、腹胀肠鸣、呕吐、虚损劳弱、伤寒、中暑呕吐、急性阑尾炎、月经不调、不孕、带下,以及肠道蛔虫症,肠梗阻。

2、曲骨穴

位于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即: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取穴时采取仰卧位。)

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身体方面:主治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前列腺、阳萎、赤白带下、痛经;

阴囊湿疹,五脏虚弱,虚乏冷极,膀胱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子宫内膜炎。

皮肤方面:治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等;

作用功效:通利小便、调经止痛、收降浊气等。

阑尾炎,细菌性痢疾,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3、太溪穴

太溪穴的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方法:足内踝(高点)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即: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

主治疾病:

头痛、目眩、牙痛、咽喉肿痛、气喘、支气管炎、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胸痛咳血、消渴等。

女性生理不顺、月经不调、肾脏病、遗精、膀胱炎、阳痿、小便频数、乳腺炎、增强性功能等。

关节炎、风湿痛、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内踝肿痛、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手脚冰凉、手脚无力等。

精力不济、失眠、健忘、祛斑、美容、祛痘、祛眼袋浮肿、祛黑眼圈、美白肌肤等。

4、合谷穴

合谷穴的位置:位于手背,第1、2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穴方法:先以右手拇指内侧(第一个指骨关节)横纹,对准左手虎口(拇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右手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着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就是合谷穴。按住以后按照一定的方向按揉,合谷穴其实一个保健穴,就算平时没有什么病的情况下,按揉它对身体也有好处。)

主治疾病: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感冒发热,口眼歪斜,中风口噤,面肿,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痛经,经闭,滞产、牙疼痛、牙龈疼痛、牙关紧闭,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

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主脉浮于表,伤寒大渴,发热恶寒,头痛脊强,下齿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口噤不开,偏正头疼,偏风,风疹,腰脊内痛。

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5、筑宾穴

筑宾穴的位置:位于内踝上5寸。

取穴方法: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穴与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主治疾病:

癫狂、痫证、呕吐涎沫、吐舌、疝痛、小儿脐疝等;

小腿内侧痛、腹痛、痛经、腓肠肌痉挛、精神分裂症、睾丸炎、胃炎、肾炎、盆腔炎等;

膝盖发软、没劲,祛湿、化痰、活血等。

筑宾穴的作用:益肾宁心、理气止痛、清热利湿、化痰安神。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膀胱炎等。

穴位配伍:筑宾穴配肾俞穴、关元穴治水肿;配大敦穴、归来穴治疝气;配承山穴、合阳穴、阳陵泉穴治小腿痿、痹、瘫;配水沟穴、百会穴治癫、狂、痫证。配鸠尾、中脘主治癫痫;配膀胱俞、三阴交主治尿赤尿痛。

6、照海穴

位置: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即:在我们脚上内踝骨下方的凹陷处,用手掐按或用皮肤针敲打不要出血。(原则就是不能用灸法)

主治疾病:

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神经衰弱、癔病、癫痫、失眠、惊恐不宁等精神、神志疾患;

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小便频数等妇科病证;

便秘、疝气、脚气、下肢痿痹等。

作用功效:滋阴清热,调经止痛。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尿道炎、肾炎、神经衰弱、癫痫、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穴位配伍:照海穴配列缺穴、天突穴、太冲穴、廉泉穴治咽喉病症;配神门穴、风池穴、三阴交穴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配合谷穴、列缺穴,有滋阴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配中极穴、三阴交穴,有调经活血止带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配肾俞、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7、水道穴

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布有肋下神经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

仰卧位,在天枢穴直下3寸,关元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便秘、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疝气等。

利水消肿、调经止痛、痛经活络、利尿通淋

本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按摩该穴能利尿、治疗各种水肿病。

水道穴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痛经、不孕;配筋缩穴,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脊强。

8、上髎穴

位于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

上,指本穴相对于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三穴而言为上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调理下焦,通经活络。

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阴挺、带下、腰骶疼痛、下肢痿痹等。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卵巢炎。

运动系统疾病:腰痛,腰骶关节炎,膝关节炎。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其它:外阴湿疹,痔疮,睾丸炎,便秘,尿潴留等。

本穴可用于催产,引产。

上髎穴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疗小便不利。

9、次髎穴

位于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俯卧位取穴。

次,与上髎穴相对为次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腰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遗精、小便不利、下肢痿痹,及坐骨神经痛,盆腔炎。并可用于催产,引产等。

次髎穴,补益下焦,强腰利湿。

现代常用于治疗腰骶神经痛、腰骶关节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性功能障碍、泌尿系感染等病证。

次髎穴配血海穴治痛经;配三阴交穴、中极穴、肾俞穴治疗遗尿。

灸中脘、曲池、足三里,可以调整全身气血,恢复阴阳平衡。

三阴交为足之阴经之交会,具有养肝健脾,温经化瘀,活血理气,消炎止痛之功,为治疗痛经的有效穴。

精血同源,需要精血同补,故灸肝俞和肾俞。

关元为任脉经穴,为治妇科疾病要穴。灸之可补下焦,使冲任调和,有散寒暖宫,温经止痛之功;

中极(位于脐下4寸)系膀胱之募穴,任脉和足三阴经之交会,通于胞宫,联冲脉,有调理冲任气血,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之功,可增强气化,使小腹舒适;

诸穴相配,共奏理气活血,散寒暖宫,温经止痛,补虚作用。灸以上穴位不仅能治疗痛经,还可以调节月经周期,治疗月经先期、后期、不定期等。

肱骨外上髁炎,亦称肱骨外上髁骨膜炎,多由长期劳累或前臂旋转用力不当,使伸腕肌起点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引起部分撕裂和慢性炎症所导致。本病的症状特点是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用力握拳和前臂旋转时,疼痛加剧。

[穴位选配]手三里、曲池、阿是穴。

手三里:在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幅,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用手按就痛之处。

曲池:曲肘的时候,在肘部的横纹末梢。

阿是穴:自我感觉疼痛最明显处,可直接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隆力奇红花走珠精华液(又名:掌灸),是一款由多种草本的精华原液组成、通过涂抹于肌肤表面来实现对肌肤护理效果的优质产品。15毫升/瓶1、用量:根据症状轻重、病灶深浅决定精油用量,皮肤厚的部位稍多,皮肤薄的部位稍少。2、用量:轻度疼痛者1周期,3次/日(早中、晚);中度疼痛者第一个周期后2日,继续第二个周期;重度疼痛者连续使用到消除为止。3、本品为纯中草药制剂,掌灸处有灼热感属于正常现象,不会灼伤皮肤。4、用后将瓶密封保存。1、如果30秒过后,您觉得很舒服,还想趁余热多灸一会儿,是可以的。甚至可以灸到热量散尽。只是花的时间多一些。2、如果用的过量,可能出现热力难当,甚至痒的感觉。如果您实在忍受不了,只要把手松开,热力即消。3、一般来说,掌灸的时候,用力越重,效果越好。4、皮肤破损的地方不可以掌灸。5、当您用自己的手掌为别人送气灸疗的时候,掌灸的反作用力会反馈到您的心脏,使您的心脏受益不小。

根据经络学说,人体的一切功能都是在经络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经络失控是疾病形成的原因;而疾病的痊愈则是经络发挥了调整作用的结果。因此经络就是人体的医疗保健系统。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不通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全面了解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好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ys/745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