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来到文明街社区,给您支招儿啦
健康
自冬至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即人们常说的“进九”。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
12月23日下午,文明街社区邀医院营养健康管理师苗红英开展了一期“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专题周末学堂。
苗红英从事医务工作30年,是一名健康管理师、金牌营养健康讲师,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协会会员,获得健康讲师大赛和营养讲师赛全国总决赛百强讲师称号。
健
康
苗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从业经验,系统讲解了高血脂、高血压、颈椎病三种常见病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并现场为两位居民进行了简单的按摩治疗。
现场示范
按摩保健
苗老师及其助理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为大家带传授了行之有效的按摩手法和保健技巧,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中医养生
苗老师为大家推荐了适合各年龄段、尤其是老年朋友锻炼的穴位健康操。我们一起学习吧!
1.对击十宣穴
第1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位于我们十指指尖的十宣穴,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起到降压、预防眩晕的作用。
仰掌,十指微屈微,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
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如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症。督脉督一身之阳气,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2.十指交叉相对
第2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位于我们手指指缝的八邪穴。
在手指背侧,微握拳,第一至五指间。
主治烦热,目痛,头痛,项强,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毒蛇咬伤,手臂红肿等。
3.撞击虎口
第3个动作刺激合谷穴,借此不仅能调节血糖,对缓解牙痛、晕车也有明显疗效。这个动作同时还可以刺激二间、三间、阳溪等大肠经穴位
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
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㖞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4.对击大鱼际5.对击小鱼际
第4、5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的鱼际、太渊等肺经穴位,有强心作用,针对心悸、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1、对击大鱼际
2、对击小鱼际
手掌内、外侧缘由一组肌群构成稍隆起的部位,大拇指一侧称“大鱼际”,另一侧称“小鱼际”。
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而且对咽痛、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状,也有缓解作用。小鱼际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发热,及扁桃体炎,小儿营养不良等。
6.敲打后溪穴(换手)
第6个动作刺激的是后溪、前谷、腕骨等小肠经穴位,对于改善下焦、缓解消渴症状、降低血糖均有良好疗效。
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道家医学里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
7.对拍手背(换手)
第7个动作刺激的是中渚、液门、阳池等三焦经穴位,保持颈椎、腰椎健康,改善脑缺血。
中渚穴位于人体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缓解治疗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等。
8.拍击尺泽穴(换臂)
第8个动作刺激到的是曲池、尺泽、曲泽等穴位,有降压、止咳等效果。
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9.敲打云门穴(换肩)
第9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中府、云门等肺经穴位,针对肺系疾病气管、支气管疾病均有治疗作用。此外,中府穴还有诊断治疗肺癌的作用。
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有胸大肌
主治咳嗽、气短、喘不得息、胸满、胸中烦热、胸痛、引缺盆痛、伤寒四肢热不已、瘿气、疝气上冲心、暴心腹痛、胁痛引背、肩痛不举、四肢逆冷、脉代不至。
10.拍打肩井穴(换肩)
第10个动作刺激的是肩井穴,经常拍打这个穴位不仅能降压对心、肺疾病以及便秘均有良好效果。
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11.叩击百会穴
第11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头顶的百会穴,有安神助睡眠、降压、治头痛等作用。
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
12.腹部穴位拍击
第12个动作刺激我们腹部神阙、气海、关元等保健要穴,这些穴位能调节胃肠功能,尤其适于糖尿病患者。
神阙,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属于任脉的穴位。有治腹痛、久泄、脱肛、痢疾、水肿、虚脱。禁刺,宜灸。
气海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5寸。主治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13.拍击肾俞穴
第13个动作刺激我们后腰的肾俞、三焦俞等膀胱经穴位,这些穴位适合泌尿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能强肾固本。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14.内劳拍少海
第14个动作刺激的是手少阴心经的内劳穴和少海穴。起到强心、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主治心痛、癔病等心与神志病;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腋肋痛;瘰疬。
15.拍委中穴
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语,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等作用。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主治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16、拍腿部胆经
按摩敲打可以舒经通络、活血排毒,血液循环快了,身体就会有足够的能量来排除垃圾,体内的水肿、毒素自然就会去除,按摩敲打的部位就会瘦下去。
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有个很容易找到的标志,就是沿着裤子中间的那条线至膝盖侧面处,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苗老师告诉您
冬天做到七个点
健康相伴您左右
早“点”睡
建议每天最迟不超过12点入睡,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天最好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晚上的睡眠时间不足,那么可在中午小憩片刻。睡眠时的被子应以暖和、轻柔为宜。
少“点”盐
干燥的气候对呼吸系统伤害较大,如果饭菜中含盐量太高,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使各种细菌在上呼吸道中更易存活。高盐的饮食还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细菌、病毒乘机而入,诱发炎症。
多“点”水
冬天人体虽然出汗少,但因组织液通过皮肤蒸发,成年人一天也要失去约毫升水分。加上排便失水,一天中人体排出的水分在毫升左右。因此,即便冬季人们每天摄入的水分也不应少于毫升。
吃“点”果
甘酸清润的水果通常富含维生素C和E,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使皮肤水润细腻,维生素E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如猕猴桃、山楂、苹果、梨、柑橘类水果。另外,酸味水果还富含有肌酸、纤维素等,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蠕动的作用。
近“点”补
立冬养生要科学进补。不同体质的人,进补的侧重点不同。气虚可以多吃花生、红枣、山药;阳虚可以多吃核桃、韭菜、狗肉、羊肉;阴虚可以多吃梨、银耳、猪蹄。专家提醒,冬季养生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是搞不清自己的体质,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
护“点”脚
在气温下降的冬季,应穿一双保暖性好的厚袜子,当袜子和鞋垫汗湿后,要及时烘干,同时鞋子内部也要经常烘晒。还要特别注意加强腿足锻炼,每天多走走路或偶尔爬爬楼梯,都可以达到锻炼双脚的目的。
出“点”汗
冬季宜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让身体出点汗。年轻人或身体较好的中年人可选择跑步等强度较大的运动,锻炼时间比春夏季多10-15分钟;老年人或体质较弱的,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打拳等低强度运动,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宜。
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ys/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