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援鄂医疗队讲述我在鄂州抗疫的日子贵

1月27日,贵州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湖北;2月11日,贵州省第四批援助鄂州医疗队驰援鄂州;2月22日,贵州省第九批援助鄂州医疗队再次奔向鄂州。在过去的50多天时间里,来自贵阳市卫建系统的医务工作者们走上前线,与鄂州风雨同舟,抗击疫情。对他们而言,鄂州是用生命去守护过的地方,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3月21日,在贵州援助鄂州医疗队名队员返程回到贵阳后的第二天,记者再次连线贵州医疗队队员,听他们回忆在鄂州抗疫的日子。

“我们和每个患者都是生死之交”

1月27日晚上,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阮德丽作为贵州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从贵阳龙洞堡机场出发,出征湖北省。1月28日凌晨3点左右,贵州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抵达鄂州。

深夜的鄂州,天气寒冷。冷清,是鄂州留给阮德丽的第一个印象。“街上没有车、也没有人,空空荡荡,感觉很苍凉”,阮德丽说。

抵达鄂州后,阮医院进行援助。阮德丽说,在鄂州,她见过太多的感动,即便只是简单地陪患者聊聊天,患者们都会对医护人员感激不尽。“在那个时候,我们脑子里根本就不会再去想如何适应当地,而是在想怎么去尽可能地帮助患者”。

阮德丽管床的其中一名患者是一位60多岁的老伯,老伯因为佩戴着无创呼吸机,所以吃饭很麻烦。阮德丽看见后,每天她都会陪老伯吃饭。吃饭前,先帮老伯把无创呼吸机摘下,待老伯吃几口,又赶紧帮老伯戴上呼吸机面罩,一顿饭要花上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阮德丽在鄂州居住的酒店阳台上有一个鸟窝。阮德丽说,她刚到时,鸟窝里面什么动静都没有,后来,随着鄂州治愈率的渐渐提高,市区里车、人也慢慢多了起来,鸟窝里的小鸟还会飞出来吟唱,这让阮德丽对战胜疫情更加充满了信心。

同样是贵州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林凤在鄂州援助期间,一直在重症医学科工作,她所接触的患者均为重症患者及危重症患者,所面临的感染风险也就更大。

“因为这一类患者需要上呼吸机,所以我们在给患者打开气管插管时,患者体内的痰液就很有可能会飞溅到防护服上”,林凤说,让她感动的是,她看见贵州医疗队的每一个队员都很勇敢,没有任何人退缩,大家都在齐心帮助患者进行治疗。

“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和每个患者都是生死之交,大家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抗击疫情”,林凤告诉记者,她曾收到一份来自患者家属的感谢信,信里说:“虽然我不曾见过你摘下口罩的模样,再次相遇时,我也不一定能认得出你,但是我知道你为我的母亲付出了许多,谢谢你”。这份信,让林凤满脸泪痕。

“看见过生命的脆弱更加懂得自己的职责”

3月20日,贵州援助鄂州医疗队名队员回到贵阳。走下飞机时,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蒲德利拄着拐杖,如今,他的腿依然在隐隐作痛。蒲德利是贵州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医院进行援助。蒲德利说,在医院里,他看见了不少一家人感染新冠肺炎的例子。有一对夫妇,丈夫在一楼住院、妻子在二楼住院。后来,丈夫因为病重不幸离世,医护人员担心影响其妻子的病情,一直都没敢给告诉这名妻子。

“就是因为看见了太多生命的脆弱,所以我更加了解自己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所背负的责任”,在鄂州,忙碌紧张的工作让蒲德利的身体素质降低。一次,在穿戴防护服的过程中,蒲德利抬腿时不慎将髋关节扭伤,同事赶紧送他去治疗,之后连续几日,他都无法下床,在离开鄂州时,也只能依靠拐杖行走。

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感染科护士郑燕与蒲德利有着同样的感受。郑燕告诉记者,她在鄂州时,有一次听到一名女性患者向当地护士求助,“这名患者遇到了生理期,她想请护士帮她买一些卫生棉,但是当时已经是晚上了,加上护士本身也处于隔离期,所以就没法帮忙”。

就在此时,郑燕忽然想起贵州寄给医疗队的温暖包里有卫生棉,于是第二天,她把卫生棉拿给了这名患者。“其实当时就是举手之劳,但是这名患者拉着我的手哭了好久,一直在说‘谢谢’,我能感受到她的谢意,也能感受到人在那种情况下的脆弱”。

郑燕说,在最初抵达鄂州时,由于对当地情况的不了解,所以她心理也还是会有一些紧张。但是就是因为看见了不少这样的病人,所以她也逐渐放下了心里的担心,与患者们一起战斗。

贵州医疗队的付出得到了鄂州当地医护人员、患者的认可。贵州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熊希慈说,在得知贵州医疗队将返程的消息后,曾与她医院五官科医生们在下夜班后,特意来到酒店和她们留影纪念,还给她们带来了新鲜草莓、当地特产,大家互相拥抱,哭个不停。当贵州医疗队踏上大巴后,熊希慈还收到了不少鄂州患者发来的短信,短信里,患者们说:“你们一定要保重,有空就回来看看。”

“期待隔离结束后与家人团聚的日子”

“回到贵阳,我一定要好好吃一顿”,3月20日中午,坐在返程大巴上,贵州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林凤许下了自己的愿望。当天下午,这个愿望就得到了满足。

辣子鸡、鱼香茄子、木耳炒山药、盐菜洋芋汤……医疗队队员在抵达贵阳后,住进定点酒店,开始进入14天的隔离期。酒店为队员们精心准备了家乡菜,“每个菜都是我喜欢的,回家吃饭真的是太香了”,林凤说。

家乡的温暖不仅于此。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熊希慈告诉记者,在她进入酒店后,一打开房门,她就看见床上放了一支玫瑰花,旁边有一个“温暖包”,里面不仅有内衣等贴身用品,还特意为医疗队队员多准备了一个枕头。旁边的桌子上,还放着贵州医疗队队员们久违的“老干妈”辣椒。

回忆起自己走下飞机的场景,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感染科护士郑燕心里既感觉温暖,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家乡真的给了我们很大支持,一路上,大家都在给我们挥手、竖大拇指,这种场景就和我原来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样”,郑燕说,这样的迎接,让她感觉“受之有愧”,“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只是在做一名医护人员该做的事。”

在经历了多日的分别后,如今,每一位贵州医疗队队员最大的愿望都是期待隔离期结束,赶紧与家人团聚。“我想赶快回去陪陪我的父母”、“我想把娃娃赶紧接回家,抱抱他”、“我要看看两个孩子作业做得怎么样了”……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林凤家中父母已经80多岁,从春节至今,林凤都没能好好陪上老人一天;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蒲德利在抵达贵阳时,妻子特意去机场看他,结果坐在大巴上的蒲德利却未能见到妻子一面;医院医护人员王梅因为在鄂州援助,无法陪儿子过生日,她只能给孩子写信“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妈妈不能陪在你身边,很对不起。

但是面对疫情,需要医务工作者站出来,如果每一个有孩子的医务人员都不能站出来,那么会有更多的父母失去他们的孩子,或是会有更多的孩子失去他们的父母。”

“等我回来娶你”!贵州援助湖北医疗队首批队员、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护士赵文坤在出征前,给未婚妻许下了诺言。如今,回到了贵阳,赵文坤也期待着隔离期结束后,赶紧举办婚礼。“这一次的出征,让我更加明白要好好珍惜身边人,等隔离期结束,我就会赶紧和她商量婚礼的事情。”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李慧超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hl/15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