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康复老年人如何预防ldquo

老年人如何预防“踝关节扭伤”?

崴脚是一个常见的骨科疾病,在老年人中更加常见,而且崴脚后后果还比较严重,这是为什么呢?

老年人年龄比较大,由于足踝韧带的退变老化松弛,踝关节稳定性较差,加之反应能力、肌肉感受能力迟缓,导致步态不稳,容易出现崴脚。那么,老年人如何预防“踝关节扭伤”?

在崴脚之后,肌肉、韧带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在此期间,脚踝部位因韧带损伤而变得松动,保护力不强,如果不注意保护,就会出现二次扭伤甚至多次扭伤,进而导致踝关节不稳等,致使以后也容易出现崴脚的情况,临床上将这种情况称为踝关节反复扭伤,也就是习惯性崴脚。

如何避免习惯性崴脚呢?

①热身活动不可少。平时运动前应该认真做热身运动,特别是要保证踝关节部位肌肉、韧带的充分活动,以加强踝关节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进而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和耐受力。

②运动场所应检查。运动前要简单检查下运动场所和运动设施,以免踩踏到高低不平的异物等,消除安全隐患。

③防护装备须备齐。在日常生活中要穿合适、舒服的鞋子,在跑步、打篮球、踢足球的时候则要穿相应的、包裹性较好的运动鞋,如果腿部运动较多,还应该戴上护踝、护膝等防护装备。

④穿高跟鞋要当心。与普通鞋子相比,高跟鞋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人们在穿高跟鞋时更难掌握平衡。从临床经验来看,女性因为穿高跟鞋而发生崴脚的情况不在少数,建议少穿高跟鞋,穿高跟鞋时应多加小心。

此外,小编提醒,如果不慎崴脚,除了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治疗外,还应该根据医嘱保质、保量地进行康复锻炼。康复锻炼是保证崴脚患者恢复正常生活、避免踝关节反复扭伤的重要手段。

在康复锻炼中,负重走路训练和保持身体平衡训练是主要的两个方面。同时,患者在伤势还未痊愈的情况下应避免做强度较大的运动。对于曾经有过“崴脚史”的人来说,在运动前准备一些酒精、绷带等急救用品,以备不时之需。

老年人容易扭脚其主要原因有三个

①韧带松弛。毕竟么,人年龄大了,韧带就容易老化,从而变得松弛;还有就是以前曾经扭过脚,没有正规治疗,留下了韧带松弛的后遗症。

②糖尿病。糖尿病也会导致韧带松弛,还会导致缺钙,以至于出现骨质疏松,肌肉的协调性也会随之变差。

③体质问题。老年人大脑会有少许萎缩,神经系统反应差,肌肉协调性也差。

现在骨质疏松的老人很多,有糖尿病的老人也不少,难道他们都容易扭脚?判断老年人容不容易扭脚,先要做一个前抽屉试验。如果前抽屉试验超过正常5mm,认为是阳性,说明存在踝关节不稳定。

掌握“POLICE”原则

崴脚发生时应遵循PRICE原则科学应对:

Protection(保护):保护受伤的部位,不要让受伤部位出现导致其受伤的相似动作,造成二次损伤。弹力绷带保持踝关节于轻度外翻位,有条件的可以用带气囊护踝支具固定。

Optimalloading(适当负重):研究表明,扭伤后静养对康复来说并无益处,早期消肿及疼痛减轻后,在支具保护下适当负重有利于踝关节韧带的康复。

Ice(冰敷):让受伤部位温度降低,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抑制肿胀。每次10-20分钟,每天3次以上,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敷在患处,可用湿毛巾包裹冰块,以免冻伤。

Compression(加压):使用弹性绷带包裹受伤的踝关节,适当加压,以减轻肿胀。注意不要过度加压,否则会加重包裹处以远肢体的肿胀、缺血。

Elevation(抬高):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扭伤后的一周内尽量减少患肢活动,包扎期间尽量穿拖鞋或宽松的鞋子。消肿后走动则应佩戴护踝,并尽量不要做激烈运动。大概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恢复到原来的行走强度,防止造成再次损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dzz/1188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