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练字指南第一讲关节肌肉
一.在书写中,书写的动作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运作的?
书写的动作的本质是关节与肌肉的协作运动,两者缺一不可。
学习点画书写最重要的就是先确定方向,而方向对应的就是关节。
这张图是整个手臂的X光图,在书写的时候,整个手的活动全凭这些关节的活动来完成,肌肉则负责控制关节活动程度的多少。
在书写中,关节活动决定了线条的方向,肌肉控制了线条方向的幅度。所以初学者正确的学习步骤应当是先确定方向(明确关节摆动的方向),再确定点画的幅度(明确肌肉对关节的控制精度)。
二.不可能任务——错误的书写动作
基于第一点的内容,就可以对鉴别出一些常见的书写动作错误:
1.长直线
在书法中,纯粹的直线(尺线)是不存在的。
由于书写动作本质上是利用关节的活动来完成,而关节的活动产物是曲线,并非直线,而肌肉只能提供非常短距离的精确控制,所以在点画的书写中,短距离的直线是可以较为轻松地完成。而在长线条的书写中,肌肉不可能保持高精度且远距离的控制,所以那些努力想写出『横平竖直』的人的点画细究起来并不能够算『直』,而且书写部位非常酸疼。
不要气馁,也不要沮丧,因为你是在给自己发出一个『不可能任务』。而真正要把一根线条的弧度尽可能拉平,有且只有一种办法,正反方向来回摆动(但这样做也只是接近,而非等于)。
事实上如果你努力想要写出一根『直线』,放大之后可以看到点画也是呈现出上下波动的视觉效果,在这点上,肌肉控制力没有那么出色的儿童可以把这个问题诠释地更为清楚。
由于参照物是印刷体的『横平竖直』,使得少儿的肌肉要对关节进行过度干预,但由于肌肉控制力尚未成熟,使得对于成年人可以隐藏的较好肌肉摇摆动作暴露无遗,点画不停的来回摇摆看上去非常的颤微与滞涨。
姑且把因为想要写成直线而最终把线条表达成上下波动的写法称之为『被动曲线动作』,和主动写成上下波动的动作称之为『主动曲线动作』。这两者的差异看起来只是后者更加流畅而前者比较滞涨,但如果从动作上去分析的话,前者书写的时候会非常的吃力,因为这个时候你的手部肌肉在努力地完成大脑给其下达的『不可能任务』,肌肉在时刻抵消着关节活动所形成的书写动作,因而书写的整个过程中,肌肉是高度紧张的,这时肌肉和关节的关系是对抗与牵制。而后者在书写的时候会较为轻松,因为这个时候肌肉是辅助关节的活动,是调整关节摆动的位置,这时肌肉与关节的关系是和谐的,整个书写过程是非常轻松。
图片中的线条肌肉的介入程度就非常地少,仅仅是在摆动转折点上进行控制,从而控制点画的整体弧度。这样书写的线条哪怕放大之后也是流畅至极的,与前者用肌肉去时刻介入关节活动所书写的非常呆板的直线条有着截然不同的视觉观感。
2.书写部位单一
书写部位的单一会导致肌肉的代偿,同样也会让书写变得痛苦与酸疼。
大多数人书写的时主要动的是手指的关节,以手腕关节作为辅助。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实施非常细微的操作,确保了在短线条的书写中,书写者能够表达出各式各样的点画(包括直线),但弊端也显而易见,手指的活动范围极为有限,一旦线条所需要的长度超出了手指所控制的长度,那么就必须让手指的肌肉去对抗手指的关节,而这部分的线条本该交由手腕甚至手臂的关节来完成。而这种现象就是代偿。
由于手指、手腕、手臂的关节与笔的距离是依次递增的关系,所以手指活动时的书写范围手腕手臂,而关节的圆弧运动使得手指的单位面积书写弧度手腕手臂。下图就是手指、手腕、手臂关节活动所形成的活动范围:
而在具体的点画书写中,则如下图所示:
以『丿』这个点画为例,不同关节处移动所形成的点画形态之间会有极大的差异,用肌肉来弥补关节的差异只会让书写变得更加的费力,长时间书写必然导致肌肉过度使用,产生损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cs/1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