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后溪穴

后为前之对,溪指沟溪,第五掌骨高突如山,后缘凹陷如溪,穴在其间,故名后溪。后为方位,与前相反;水注川曰溪。前谷、后溪两穴俱承少泽之泽,犹雨露充沛,沟渠盈溢脉气流行,如走溪谷,故称“前谷”、“后溪”。两穴治症略同少泽。《针灸甲乙经》有:“后溪者,木也。”位于小指本节后的横纹头处,较前谷高起,有小肉之会,因名后溪。标准定位: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后溪在手内侧,第五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后溪位于手掌尺侧缘第五掌骨小头后方,握拳时,当掌横纹端,赤白肉际处是穴。微握拳,在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握拳时,当掌横纹端,赤白肉际处是穴。

快速取穴:握拳,小指掌指关节后有一皮肤皱襞突起,其尖端处即是后溪穴。

后溪有清心安神,通经活络的作用。

后溪有散风清热、疏调经络等作用。

后溪有宁心安神、清热利湿之功。

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其经脉循行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循项,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督脉循行腰背正中,故可主治小肠经、督脉、膀胱经、阳跷脉所过部位的经脉病和头面五官病。

后溪为手太阳经穴,太阳经行于背腰部(同气相求),故为治疗急性腰扭伤之首选穴。

后溪穴通督脉,督脉入络于脑,故可治疗神志病。

督脉主阳、主表、主风、主动,故取后溪可退热,用于热病及少阳证之疟疾。

后溪配天柱,有通经活络,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落枕。

后溪配翳风、听宫,有聪耳开窍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后溪配大椎、间使,治间日疟。

后溪配风池、百会、太阳,治头痛眩晕。

后溪配水沟、压痛点、相应夹脊穴,治急性腰扭伤。

后溪配水沟、条口透承山、大椎,治腰背肩部疼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cs/11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