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修复太坑人,真正需要修复的是这3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727/9238381.html
                            

原创徐虹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你中招了吗

今年春节,广州的戴女士产后因“腰痛”至月子中心疗养,并做了骨盆拉伸和按压正骨等,但她的腰痛、骨盆痛却日渐加剧,严重时双下肢无法行走,后经医院医生诊断,考虑是产后腹直肌分离综合征引起,她所做的“修复项目”并没能帮助她改善症状。

医生也表示,严格来讲,医疗上没有“骨盆修复”的说法,若症状明显,医院咨询专科医生,正规诊疗。

怀孕分娩

你的骨骼肌肉承受了多少?

妊娠期间,为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给宝宝腾出空间,女性的内分泌及盆腔结构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松弛素等水平的增加,会使孕妇出现腰腿臀部、耻骨联合的疼痛,一般产后会缓解。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耻骨联合分离:一种不亚于分娩的疼痛!

骨盆前方两侧耻骨纤维软骨联合处因外力发生错移、耻骨联合距离增宽,出现局部疼痛和下肢抬举困难等症状,临床发生率为3%-8%,亦可导致耻骨联合无菌性坏死。一般认为X线摄片耻骨联合间隙超过10mm,就会引起症状。但在分娩过程中,若韧带过度拉伸,产后不能有效恢复,则可能出现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PRIS),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腹直肌分离(DRAM):生完孩子,我的肚子还是那么大!

妊娠后,腹直肌在腹中线部位分离,间距超2cm,可使脊柱稳定性下降,腰背部疼痛、腹部膨隆等。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巨大儿、多产、双胎、剖宫产等。

图片来自于uptodate

●盆底功能障碍(PFD):一咳嗽,我的小便就流出来了......

盆底肌和筋膜组织异常造成盆腔器官位置及功能改变,导致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疼痛等,其危险因素有多方面;而妊娠及分娩时,不同的机械、神经和激素因素导致盆底肌肉及相关韧带力量减弱,被认为是PFD的主要危险因素。

腰酸背痛,我该怎么办?

●耻骨联合分离

这在孕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也只是一个短暂性的变化,大多数在产后6个月明显缓解,治疗上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

1.短期卧床:临床上建议用硬板床,并采取侧卧位,这样压力不会直接作用在骨盆和背部,减轻症状。但此法不宜长期使用,因其会增加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风险。

2.骨盆带束缚:可促进软骨及韧带的愈合,宜选择有弹性的款式,使用的时候,着力点要覆盖耻骨联合,兜住整个骨盆;但长期应用除了会给产妇带来不适感,过度加压也可能影响局部血运。

3.药物缓解疼痛:对于疼痛敏感的患者,可选用扶他林软膏局部涂抹,消除韧带、组织损伤导致的急性炎症反应,或口服西乐葆缓解疼痛。

●腹直肌分离

在孕中晚期发生率约27%-%,分娩后早期约为35%-60%,治疗主要也是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应用较少。

1.期待:产后6个月,DRAM有自然恢复的趋势,对于2-3指的分离可暂不处理,束腹带虽然可以改善外观,但并不能直接恢复已经分裂的肌肉;

2.电刺激:经皮低频电刺激被认为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方法,通过对腹直肌等腹壁主要肌肉群的电刺激循环治疗,使肌肉被动收缩,恢复正常形态;

3.锻炼疗法:通过腹部锻炼来缓解症状是否有效尚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应尽量避免仰卧起坐,腹部肌群锻炼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盆底功能障碍

随着妊娠分娩次数的增加,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因此要及时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当然“贵在坚持”。

1.凯格尔运动(Kegel):这是经典的方法,做缩紧肛门的动作,每次不少于3秒后放松,连续15-30分钟,每日2-3次。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方法。近年来,SLK三联疗法(科学分娩、凯格尔运动、拉马兹呼吸训练)已被证明是女性产前和产后锻炼的有效培训策略,可明显改善盆底功能。

2.阴道哑铃:从最轻的阴道圆锥(20g)开始,停留在阴道内20分钟,当能在阴道内掌控时,逐步增加哑铃的重量,并配合一些运动(上楼梯、搬重物等)。每天1次,每次15分钟,3个月为一个疗程。

3.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电刺激可提高盆底肌肉神经的兴奋性,增加盆底肌的收缩强度,而生物反馈则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患者通过声音或图像反馈刺激大脑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两者结合可使动作更规范,疗效更佳。

在锻炼和加强盆底肌肉的同时,可以减轻骨盆关节的松弛和错位,缓解耻骨联合分离带来的疼痛,可谓一举两得。

如果说,非手术方法都试过了,还是收效甚微,那就建议咨询更专业的诊疗方式了。

产后的诸多疼痛不适不仅增加了产妇焦虑、自卑等情绪,甚至会因疼痛而疲于哺乳,影响新生儿的母乳喂养。而随着现代女性对生活质量的逐渐重视,孕前和孕期的宣教也是尽早预防的关键,加强核心肌的训练,孕期按需补钙,控制体重增长,产后坚持盆底康复锻炼,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保障生殖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复分会生殖物理康复学组.产后腹直肌分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2(2):-.

[2]侯琳,商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57(2):-.

[3]人卫妇产科学.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本文首发: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本文作者:徐虹

本文审核:顾卓伟

责任编辑:一川

推荐阅读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hl/13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