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董西游西游记的81个修心面向选择
1
《西游记》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讲的是唐僧一行遭遇红孩儿的故事。红孩儿捕捉唐僧的方式可以说让唐僧躲无可躲的陷入他的罗网中,此情节绊倒的英雄人物不计其数,大家不可不详察内心。
红孩儿早就听说唐僧是金蝉子转世,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吃一块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所以一直等着唐僧经过门前,好趁机抓住唐僧。红孩儿刚一出现就被孙悟空发现了,红孩儿想——
噫!不知是那个有眼力的,想应认得我了,似此模样,莫想得那唐僧的肉吃。”沉吟半晌,以心问心的自家商量道:“若要倚势而擒,莫能得近;或者以善迷他,却到得手。但哄得他心迷惑,待我在善内生机,断然拿了。且下去戏他一戏。
这个“戏”字用的好,说出了“人生如戏”的另外一层含义,人生如戏,还有人生考验不断,戏谑无常,越是你拘泥和在意的地方,就越容易被“戏”,红孩儿之于唐僧便是如此——唐僧有三徒弟保护,遭遇耍横要强自是不怕,那么从“戏”的角度,如果对唐僧师用强,自然就没“戏”了,对弱者用强才是“戏”,所以,诸位,若是你“体弱”,那么生命如“戏”,那么必将会遭遇“豪强”,直至你强壮。那么唐僧获得了孙悟空保护,已经足够“强壮”了,如何“戏”呢?
这“戏”便从“善”处着手,红孩儿的策略,也是唐僧修行的此劫便是“以善迷他”“在善内生机”。红孩儿如何做的呢?
好妖怪,即散红光,按云头落下,去那山坡里,摇身一变,变作七岁顽童,赤条条的,身上无衣,将麻绳捆了手足,高吊在那松树梢头,口口声声,只叫“救人!救人!”
唐僧听声要救人,孙悟空搪塞了唐僧两回,但是红孩儿步步紧跟,终于被唐僧看到——
只听又叫“师父救人啊!”长老抬头看时,原来是个小孩童,赤条条的,吊在那树上,兜住缰,便骂行者道:“这泼猴多大惫懒!全无有一些儿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撒泼行凶哩!我那般说叫唤的是个人声,他就千言万语只嚷是妖怪!你看那树上吊的不是个人么?”大圣见师父怪下来了,却又觌面看见模样,一则做不得手脚,二来又怕念《紧箍儿咒》,低着头,再也不敢回言,让唐僧到了树下。
2
红孩儿抱定“以善迷他”之心,编了一个凄惨被害的故事,引发唐僧的善心,最终唐僧被善心所累,红孩儿在半空弄起一阵旋风,刮得八戒不敢仰视,沙僧低头掩面,将唐僧摄去了,无踪无影,让孙悟空也无处找寻,至此唐僧被红孩儿掳走,又遭逢一难。
成就唐僧是“善心”让唐僧陷入险境,遭遇劫难的也是这已经僵化的“善心”。因为有着僵化的善心,所以就会让红孩儿得到“戏弄”的机会。
春上村树说“人不是因其缺点,而是因其优点被拖入更大的悲剧之中的。”正是此意,唐僧被红孩儿所捉,是因为其薄情寡义,独扫门前雪吗?是因为其慈悲,因为其善良的不忍之心。一旦这份善良和慈悲形成“惯性”,就会成为“软肋”。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红孩儿”呢?狡黠的制造困难和灾难的顽童吗?邪恶的“圣婴大王”吗?从助缘唐僧取经的角度,是唐僧功德圆满的“助缘”,在最需要内心圆满的地方制造困难,以创造觉察和成长的助缘。
人生之“戏“,实为“内观”,若要有戏,必然在最在意处下刀子,我们看到一个崇奉亲子教育“爱与自由”的父亲,非常尊重孩子并尽力创造最自由的环境,结果儿子抑郁了;看到最重视兄弟情谊的企业家,不断为兄弟兜底担责,最后公司陷入困境了,同样,英明神武的俄狄浦斯王,对社会道德看的是如此重要,最终杀父娶母了……悲剧不断发生,而看起来,原因正如春上村树所说“人不是因其缺点,而是因其优点被拖入更大的悲剧之中的。”
人生如戏,并非他人戏我,皆为自戏也。
3
德善是一种内在的活泼状态,无论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与自由”,企业家的“兄弟之义气”,还是俄狄浦斯王的“坚毅勇敢”,当这些活泼的内在选择变成僵化的习惯的时候,往往我们已经失去了选择了,我们选择了“优点”,但是单一的优点有可能让我们看不到更广阔的选择可能性,正如这一节的唐僧的行为。
《西游记》这一节的名字叫“婴儿戏化禅心乱”,禅心就是不动的心,禅心乱就是我们因为有挂碍所以被牵动的心,为何会挂碍,在于此点不够圆融,在于遇到相似的外部刺激同样机械化反应了,就失去了自由,故,在心力提升上,选择这一点我们的内在圆融很重要。
选择——我们拥有选择,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是内在的,并不取决于外在环境。我可以选择在这个当下深深地呼吸还是轻轻的呼吸。我可以选择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去北京或者纽约。我可以选择去回忆,理解或者遗忘某一段生命的历程。我不是“不得不”或者“没办法”去做一些事情,而是,选择去做这件事。我深入自己的内在空间,去发现我不仅拥有对外在行为方式的选择,我还拥有对内在需要满足与否,满足顺序,方式的选择,临近考试,我可以选择暂时延缓对玩耍需要的满足,而选择学习和安全。当我们拥有基于需要的意识,便拥有更多的内在选择。我不得不(做饭,去工作,晚睡……);只看到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忽略人选择的主体性;我没有办法,是……决定的。;这不是我的错,我只是执行命令而已。那么我们怎样在生活中,锻炼我们的内在选择的力量呢?我们如何选择才是灵活和有力量的而不是又依照自我惯性而“自动驾驶”了呢?
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段间隙,人的所有自由、幸福和选择都存在于这段间隙之中。
——弗兰克
选择是内在的,在刺激与反映间,在Action与Reaction之间。当别了做了一个动作(Action),我们找到不同的“回应动作”(Reaction),当我们拥有不同的Reaction的时候,就具有了内在的选择,并修炼了我们选择的力量。
一个具体的练习激就是《同理心的力量》一书中,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个选择的练习。
我们生命最大的挑战无关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回应。
1.我听到指责并想他们有什么问题;
2.我听到指责并想我自己有什么问题;
3.我在听对方说话时,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我在听对方说话时,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当我们拥有这四种选择的时候,听到同样一句话“你从来不是一个好的团队成员”,便拥有了四种不同的回应方式——1.(对对方说)你也从来没照顾我嘛,布置任务的时候,你从来只挑最简单的。而且上一次我们俩发生矛盾的时候,你不是先去找老板告状的吧,难道你是一个好的团队成员吗?2.(在内在对自己说)好像是这样,前两天别人跟我说,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朋友。我回到家,他们也说我不是一个好的儿子。好像我的人生真的挺失败的……3.(内在自我对话)听到这句话,我感到有些委屈,我是如此地渴望被他人看见,如此渴望他人能够认同到我的自我价值,之所以这样的委屈,是因为认可和价值对我很重要……这两个需要恰恰此刻未满足,所以我身体用这种委屈来提醒我,让我采取更好的方式来满足我的需要。我选择去做满足我价值和认可的事情。4.(对对方说)听起来你感到有些愤怒,因为对你而言,合作和支持真的很重要,是吗?”欢迎练习起来,四种回应方式,不是要你去选择哪一种,而是在每遇到不中听的语言的时候,让自己充满选择,然后就可以任选一种方式进行回应。往期回顾
读董西游:西游记的81个修心面向——灵性
读董西游:西游记的81个修心面向——勇气
读董西游:西游记的81个修心面向——开放
读董西游:西游记的81个修心面向——相互依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dzz/1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