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功能护理衔接系列三脑卒中后手功能护

脑卒中后手功能护理衔接

前言:

第一期我们说到,手在大脑占据大面积的投影,因此脑卒中的病变部位经常累及手部皮层控制区,导致手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本期,我们着重于脑卒中后手运动功能的护理衔接。

手功能包括什么?

从“手”出发,手功能包括手部的运动功能(手部的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协调性、握持、灵活性)、感觉功能(浅感觉、本体感觉、复合感觉)、借助双手的情感表达等,从功能实现的角度出发,“手功能”涵盖了以上肢为基础,躯干及下肢等构成完整个体的各项功能的实现。

手功能障碍

手感觉功能减退和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手功能障碍。在卒中发生后6个月,约65%的患者患侧肢体仍不能进行日常活动。

手运动功能障碍

手运动功能障碍,可导致患者手部活动受限,关节活动度、上肢协调性、肌张力、肌力等异常,使患者无法正常参与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生活质量降低。

脑卒中后,本体感觉、触觉等受损较为常见,并与较差的功能预后相关,可导致浅感觉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深感觉的关节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以及复合感觉等的减退或者消失,使患者不能有效辨别刺激部位、物体形状、重量,对冷热刺激等不能及时反应,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手感觉功能障碍

手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会造成哪些影响?

①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漱、上厕所等。由于手功能障碍,患者自理能力降低,需要依靠他人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②影响患者从事社会性工作的能力,如编织、搬运物品、烹饪等。患者从事社会性工作能力不足,无法通过自身劳动获取成就感。

③限制患者参与娱乐休闲活动,如手工艺、打麻将、体育活动、使用手机等。患者没有能力参与娱乐休闲活动,易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孤独感,发生抑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④增加照顾者的负担。由于患者无法完全独立生活,照顾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患者,协助患者进行活动,帮助患者康复,照顾者负担加重。

卒中后手运动功能护理衔接

②肢体被动运动训练

定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等),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指导患者规范地bobath握手,健侧手带动患侧手将双上肢向上伸直,改善肢体痉挛,变换体位后可以帮助患者做患侧上肢各关节的被动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运动。

bobath握手

双手交叉相握,掌心相对,偏瘫侧拇指置于健侧拇指掌指关节上。

③肢体主动运动训练

在进行护理操作或与患者沟通时,指导患者做手部牵伸、前臂牵伸、肌力、关节活动度、手指灵活性、上肢协调性训练,指导患者用健侧手带动患侧手取物。

④ADL训练

1.喝水训练:患者柱状抓握水杯,屈肘伸腕,腕桡侧将茶杯递向嘴边。可以锻炼抓握力、关节活动度等。

2.穿衣训练:(选择带扣子的衬衣)患者取坐位,拿起上衣分清正反面,先穿好患侧袖子,把衣服拉到患侧肩部,再把衣服拉到健侧肩部,穿好健侧,整理衣领,扣好扣子。

3.洗脸训练:患者取站立位,双手握住毛巾,健侧手用力拧干毛巾,健侧手带动患侧手展开毛巾,双手一起洗脸。

⑤手指操

手指操练习的范围涉及手及手指,并辐射至肩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进行重复性地训练有助于患者手功能的提高。

第一节、按摩手心:左手心在右手心上画圆;右手心在左手心上画圆,每个动作2拍。

第二节、按摩手背:左手心在右手背上画圆,每个动作2拍;右手心在左手背上画圆,每个动作2拍。

第三节、抓握手指:左右手平伸且掌面向下,手指从前向后抓,每个动作2拍。

第四节、开合手指:左右手平伸且掌面向面部、十指并拢,翻转掌心向外、十指张开,每个动作2拍

第五节、点指:左右手的拇指对点拇指,再依此对点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每个动作2拍。

第六节、伸指:双手握拳分别单独伸直拇指,再依此单独伸直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每个动作2拍。

第七节、弹指:双手握拳然后分别弹压拇指指甲,再依此弹压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每个动作2拍。

第八节、翻转手腕:双手手掌合十向内翻转1圈,向外翻转1圈,左侧压1次,右侧压1次,每个动作2拍。

第九节、对压合谷和后溪:双手对压合谷穴4次,然后翻掌对压后溪宫穴4次,每个动作1拍。

第十节、击打掌心和掌背:左手握拳击打右手掌心2次,然后击打掌背2次;右手握拳击打左手掌心2次,然后击打掌背2次;每个动作1拍。

1、基础护理

避免在患侧肢体进行输液、测血压、抽血等基础护理操作,避免患肢受压、负重,保持患侧上肢清洁,注重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手功能康复的信心,减少焦虑情绪。

2、手功能护理衔接

①良肢位摆放

早期、规范的良肢位摆放,有利于预防缓解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肩手综合征、骨盆后倾、髋关节外展外旋,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

良肢位的摆放简单易懂,将良肢位,特别是上肢及手的良肢位理念传递给患者家属、照顾者、患者本身,应用于治疗、生活中,促进患者照顾者对患者良肢位摆放的监督与体位变换,增强患者依从性,将有利于患者在进一步的康复过程中以良好的基础进行康复治疗,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②肢体被动运动训练

定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等),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指导患者规范地bobath握手,健侧手带动患侧手将双上肢向上伸直,改善肢体痉挛,变换体位后可以帮助患者做患侧上肢各关节的被动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运动。

bobath握手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dzz/12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