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解剖学基本术语

为了理解人体的运动,求得共同语言及叙述方便,特规定一些人体运动的基本术语,便于学习和研究。

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运动环节

这是指人体绕关节运动的某一部位。

它可以是头、躯干、上肢或下肢,也可以是手、脚或小腿等等。

应随具体动作区分环节部位,如下肢整体绕髋关节运动,则下肢称为一个运动环节;

勾脚、绷脚、侧脚为一个运动环节。

解剖学方位术语描述人体运动时,身体各部分位置的变化都以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为基准,再确定相关的人体解剖学方位术语,便于研究和学习。

主要人体解剖学方位术语有:

上——身体某一环节,靠近头顶的一端称为“上”;

下——身体某一环节,靠近足底的一端称为“下”;

前(腹侧)——靠近身体前方的一侧称为“前”,或“腹侧”;

后(背侧)——靠近身体后方的一侧称为“后”,或“背侧”;

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的一侧称为“内侧”;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的一侧称为“外侧”;

近侧端——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接的部位称为“近侧端”;

远侧端——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接的部位称为“远侧端”;

桡侧——前臂的外侧;

尺侧——前臂的内侧;

胫侧——小腿的内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

浅——靠近皮肤或器官外表面的部位称为“浅”;

深——指向人体内部远离皮肤,或器官内部远离器官外表面称为“深”。

人体的基本面

为了说明人体的运动情况,必须以某切面为依据来加以叙述,这就需要利用人体的基本面。

人体基本面主要有:

水平面——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并与地平面平行的切面,称为水平面;

矢状面——沿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称为矢状面;(正中面:也是一个矢状面,它是沿人体正中线所做的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称·两·部·分的特殊的矢状面。正中面只有一个,矢状面可以有多个。)

额状面——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为额状面。水平面、矢状面、额状面彼此互相垂直。

人体的基本运动轴将人体的运动仔细分析,可以说基本上或绝大部分都是转动。

如普通的行走,实际上是以髋关节的横轴为轴心的下肢向前向后的转动,舞蹈中的涮腰、横拧以及各类旋转都是明显的转动。

既然人体的各种运动基本上属于转动,就会有转动轴,即我们说的运动轴,还会有运动所在的面,虽然这个运动轴不像车轮的车轴那样具体,但是,整个人体的转动和发生在某关节的转动动作都是有运动轴的。

人体各种方向的运动很多,运动轴自然也会很多,但是基本运动轴只有三种类型

垂直轴——上下方向且垂直于地平面的轴。围绕垂直轴的运动,其转动动作必然发生在水平面内;

矢状轴——前后方向垂直于额状面的轴。身体或身体各环节可绕矢状轴转动,动作均发生在额状面内;

额状轴——左右方向垂直于矢状面的轴。围绕额状轴运动,其转动动作必然发生在矢状面内。

关节的运动术语

屈与伸运动环节绕额状轴转动,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

但膝关节、踝关节正相反。如下前腰为躯干屈,下后腰为躯干伸;

绷脚为屈,勾脚为伸

外展与内收运动环节绕矢状轴转动,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如旁腰为躯干外展。

旋内与旋外运动环节绕垂直轴转动,向前向内转动为旋内;向后向外转动为旋外。

如舞蹈中下肢的“开”即旋外,“关”即旋内。

以上是围绕三个基本运动轴的典型运动,沿非基本轴的运动很多,如脚的内翻、外翻动作等等,此处不一一赘述。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dwh/152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