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交会穴是什么

点击「元和健康」快速   

特别适合:湿热体质者及中老年人。

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中,有一味非常神奇的方剂,叫小柴胡汤。这个方子有解表散热、疏肝和胃之功。其实我们的身体中也有一味类似于小柴胡汤功效的药,就是足临泣穴。

经过一天的工作,大多会浑身疲惫,做做足底按摩,能够有效地缓解疲劳。但是足疗需要去专业的机构,费时费钱,不是人人都可以作为日常保健之用的。对于没时间做足疗的朋友,建议睡前自己按揉一下足临泣穴,很快就通体舒泰,一身的疲劳就缓解了。

身体有湿气的朋友,按摩此穴还可起到祛风除湿的作用。因为足临泣穴主升发人体少阳之气,解散肝胆郁结之气,经常按摩效果很好。

足临泣穴不仅有治病的效果,还有诊断的功能。平时点按足临泣穴,如果感觉疼痛,就要注意观察胆囊是否有息肉或者炎症。

四.外关阳维耳后绕

外关穴,是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

传统的道家医学认为,出现暂时性听力问题是人体阳气不足的表现。那么外关穴在此刻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外关”顾名思义,“外”指外部;“关”指关卡。外关通阳维,而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是手少阳与手厥阴脉气相通的部位。按摩外关穴具有充实三焦的元阳之气,并引导元气出纳运化于一身的效果。

特别适合:经常坐飞机或动车组出差、旅行的人;关节炎、肩周炎等。

主要功效:可预防老年人听力下降、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等症状。外关穴在临床上还有另外的妙用,可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

五.后溪督脉内眦颈

后溪穴,是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效。

后溪穴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会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

特别适合:经常面对电脑的人们、小孩、上班族、家庭主妇。

主要功效: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

后溪穴怎么找呢?把手握成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六.申脉阳跷连耳肩

申脉穴,是最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申脉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它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它通阳跷,阳跷通膀胱经,而申脉本身就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所以申脉穴是阳中至阳,用这个穴位既能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

秋冬交替的季节,温差变化很大,也是流感高发的季节,建议大家按摩申脉穴,既可预防流感,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尤其是老人或者体质偏寒的人更应经常按摩此穴。

人老腿先衰,实际上就是阳气不能通达人体末端的表现,申脉穴通畅可以有效地延缓这一过程,有回阳保命之功。做儿女的可以为父母多按摩这个穴位。

七.列缺任脉行肺系

列缺穴,是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

在人体上,列缺穴就是我们修复头部疾病的工具。《黄帝内经》里记载,列缺穴主要治疗偏头疼、头疼、落枕等疾病。

《针灸大成》中有一首脍灸人口的四总穴歌,其中一句为:“头项寻列缺。”就是说脖子往上的病,都可以用这穴位来治疗和调节。可迅速缓解颈椎突发性疼痛;主治落枕、偏头痛、口歪眼斜、对感冒、哮喘、咳嗽、牙痛等有辅助疗效。

列缺穴很好找,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取穴时,两手虎口交叉,当食指尖所到凹陷处,便是该穴。

八.照海阴跷膈喉咙

照海穴,是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该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肿痛,配肾腧、关元、三阴交,还可以主治月经不调。

照海属足少阴肾经,是八脉要穴之一,通阴跷脉,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其主要功效为:可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对肩周炎、失眠有辅助作用。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此穴为“漏阴”,就是说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因此,只要我们感到胸口闷得不舒服、嗓子干痛、声音嘶哑,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揉此穴,既有滋肾清热的功效,还能让身体的三焦功能顺畅起来,可谓是一举两得、立竿见影的妙法。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dwh/10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