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针手腕部治疗
腕关节活动为桡腕关节和腕骨间关节的复合运动。掌屈45°、背屈30°-40°、内收35°、外展35°。桡腕关节可作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腕骨间关节运动微小。腕掌关节,第2~5腕掌关节的运动范围极小,仅能做轻微的滑动,而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的拇指腕掌关节,则活动性较大,它可作屈、伸、收、展和环转以及对掌运动。掌骨间关节只能作轻微的滑动。掌指及指间关节的活动范围:拇指关节外展60°,对掌60°。指掌关节屈曲90°;第一、二指间关节屈曲90°;第二、三指间关节屈曲60°。掌指关节过伸30°,掌指关节在冠状轴上可作屈伸运动。在矢状轴上,向中指靠拢为收,离开中指为展。在关节伸直时,还可以作环转运动。指骨间关节,关节囊松弛,两侧有副韧带加强,只能作屈伸运动。
掌指关节由掌骨头与近节指骨基部构成。拇指的掌骨头较扁平,活动度不及其他掌指关节大。每个掌指关节由侧副韧带及掌侧韧带加强。两侧的侧副韧带由近背侧斜向远掌侧走行。关节屈、指屈时韧带绷紧,关节较稳定,伸直时韧带松弛。伸指位固定可引起韧带挛缩致屈曲受限,故手部外伤时应屈曲位固定。指间关节只作屈伸运动,两侧也有副韧带加强,结构与掌指关节相同。掌指关节是手指运动的主要关节,伸直位或过伸位强直时,虽指间关节屈伸正常,也难以拇指捏握,功能严重受限。若能屈曲到35-45°则可发挥指间关节作用,手功能大大改善。
手的功能位为腕关节背伸20°~30°;拇指处于对掌位,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微屈;其他手指略微分开,如手中握球姿势。
二手腕部常见疾病及鉴别腕部常见的疾病有腕管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尺管综合征、腱鞘囊肿、伸肌腱鞘炎、腕部骨性关节炎等。正因为手是人类主要的劳动器官,所以也非常容易受外伤以及重复性积累损伤疾病的伤害,特别是使用设计不当的手工具会导致多种手部、上肢甚至全身性伤害,例如手指屈指肌及起滑车作用的腱鞘损伤后,屈指时肌腱会离开指骨,形成“弓弦状”而不能充分屈指;而肌腱间的长期固定、炎症、水肿等,都容易造成粘连,从而使相对滑动丧失,影响手指屈伸功能。
若腕管内因滑膜水肿、增生等而压力增高,正中神经易受韧带压迫而产生症状。患者时常出现手部麻木、灼痛、腕关节肿胀、手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症状,称为腕管综合征。
其他手部常患疲劳损伤性疾病,包括滑囊炎、滑膜炎、狭窄性腱鞘炎、痛性腱鞘炎等。
三手腕关节痛的治疗方法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去除损伤手腕关节的持续性致病因素。急性损伤按照PRICE原则进行治疗。慢性损伤,如药物治疗,口服非甾抗炎药能较有效地缓解骨性关节炎症状。
关节反复肿痛者,可选择性使用激素类药,但因其副作用,不宜多次应用。物理疗法可以温和而有效地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感。物理治疗的作用是消炎、消肿、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功能。
常规的理疗方法有超短波、微波、离子导入、红光照射、经皮神经电刺激、推拿、针灸等。也可配合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对于顽固肿痛和关节功能障碍者,可选择内热针治疗。
四手腕部内热针治疗01腕部掌侧面部1)患者体位
坐位,前臂置于桌上,可抱枕,取舒适体位,腕部掌侧向上。
2)目标软组织
目标软组织为腕掌侧横韧带、拇长屈肌腱、4个手指的指浅、深屈肌腱。
3)定位
标记桡动脉、尺动脉、正中神经的体表走行区域,进针时避开;垂直腕横纹方向纵向布2排进针点,每排2-3个进针点,针距1cm。
4)进针
直刺或斜刺,缓慢柔和进针。
5)注意事项
避免刺入神经、血管,超声引导下进针较好。
6)临床解析
腕管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桡侧三个半手指的掌侧麻木,夜间可能由于疼痛或麻木而影响睡眠,多见于中年妇女。腕关节掌侧厚韧的腕横韧带与腕骨形成腕管。管内有指深、指浅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正中神经走行在屈肌支持带下方,紧贴屈肌支持带。在屈肌支持带远端,正中神经发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和拇对掌肌。其终支是指神经,支配拇、示、中指和环指桡侧皮肤。
外伤、炎症、肿物等原因可引起腕管容量减少而压迫正中神经。此症的实质是正中神经在腕管部的卡压。检查患者拇外展肌力减弱,大鱼际肌萎缩。叩击腕管处正中神经区,引起示、中指放射性疼痛(Tinel氏征阳性)。腕屈试验(Phalen氏征)即腕自然下垂,持续一分钟后出现示、中指麻木及疼痛,这种疼痛偶向肘、肩部放射。
肌电图检查发现。正中神经运端(腕以下)感觉及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
02手指肌腱腱鞘部1)患者体位
手指取伸直位。
2)目标软组织
目标软组织为患指腱鞘。
3)定位
以患指腱鞘痛点为中心,上、下布两排平行的进针点,两排间距0.5cm左右,每排2~3个进针点,针距0.5cm左右。
4)针法
直刺或斜刺抵达骨面。
5)注意事项
注意不能太靠侧面,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6)临床解析
(1)手部肌腱腱鞘炎
手指肌腱腱鞘炎临床较为常见,多数为肌腱劳损。
手指的慢性腱鞘炎常发生在手指的掌面,当手部固定在一定位置作重复、过度活动时,肌腱和腱鞘之间经常发生摩擦,以致水肿、纤维变性,引起内腔狭窄,从而出现疼痛和运动障碍,即腱鞘炎。
以拇指腱鞘炎最为多见,即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俗称扳机指。
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腱在桡骨茎突部进入一个腱鞘。该鞘外覆有腕背侧伸肌支持带,内为桡骨茎突部之纵行窄沟,管腔狭小且无弹性。
两个肌腿在同一狭窄坚硬的腱鞘内行走,反复牵拉并相互摩擦,久之可发生腱鞘炎。
超声检查可见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增粗、腱鞘增厚,有时病变仅累及其中一个肌腱。
(2)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青壮年女性多见,可侵犯任何关节,但初发病时最多受累的是手的小关节及腕部。
一般为对称性、多关节受累,以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最常见。
由于病程长短不同,受累关节及肌腱破坏程度不同,可呈现多种
不同的畸形。
早期:典型表现为关节肿胀和晨僵,近节指骨间关节肿胀呈梭形或纺锤状。掌指关节囊增厚、隆起。但一般远端指骨间关节不受侵犯。
晚期:由于掌指关节脱位,肌腱断裂及内在肌缩常出现以下几
种畸形,并可在不同手指同时出现。
①掌指关节尺偏畸形:近节指骨向掌骨头掌侧脱位,伸指肌腱于掌指关节背侧向尺侧滑脱,各手指向尺侧偏移。
②拇指畸形:乙状改变与天鹅颈样畸形。
③其余各指的畸形:锤状指,天鹅颈样畸形,纽扣指。实验室检查:血沉加快,类风湿因子阳性。
6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皮下类风湿结节形成。在抗炎,抗风湿药物的基础上,应用内热针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内热式针灸治疗仪,三证齐全,质量保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dwh/1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