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不同流,饮食平淡才是真,如何通过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

几乎每天都会有病人问我:“我该吃点什么?”现在很多人不管遇到大病小病,脑子里马上想到是就是这个问题。似乎食物真的是药,可以包治百病。

其实,从中医的观点看来,虽说“药食同源”,但在实际应用上,食物跟药物仍是两回事,可谓“同源不同流”。我们知道,中药有“四气五味”,四气就是寒、热、温、凉,是天赋予的;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是地赋予的。清朝著名医家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说:人生本天亲地,即秉天地之五运六气以生五脏六腑。凡物虽与人异,然莫不本天地之一气以生,特物得一气之偏,人得天地之全耳。设人身之气偏胜偏衰则生疾病,又借药物一气之偏,以调吾身之盛衰,而使归于和平,则无病矣!

人得天地之赋予最全,所以人身上四气五味皆有;物只得到了天地赋予的一部分东西,所以有偏性,只有四气五味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人体的四气五味不全或不和时,就会产生疾病,用物的这种偏性,恰恰能补全或调和人体的不全,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所以,草木、鸟兽、金石等物,凡是能靠这种偏性来治病的,都可以说是药物。

食物就不同了,食物在四气五味上比起药物来,那就平和多了。固然有酸的食物,但它能比五味子吗?固然有苦的食物,但它能比黄连吗?固然有热性食物,但它能比附子吗?所以,如果要把食物和药物合起来论,那就不是“四气五味”,而是“五气六味”了,四气里面要加一个“平”气,就是不寒不热不温不凉的那种气;五味里面则要加一个“淡”味。我们的祖先当初在挑选食物,尤其是在挑选主食的时候,就非常注意挑选这些气味平淡的食物,使人吃下去后,不至于打破体内原有的平和。

药物是药物,食物是食物,它们是有分工的,不能混淆。平时没病的时候,靠平平淡淡的饮食就能养生了;到了有病的时候,就得靠药物的偏性去纠正身体的病邪。可现在很多人正好相反,平时的没病的时候不重视饮食,老想着吃点养生药、保健药,到了真正有病的时候又不想吃药,总想着吃点什么就能把病治好。人啊,干吗老喜欢拧着来呢?

有一天,接到一位老同学的短信,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头部受伤、手臂骨折,该吃什么补?”通常,遇到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我都会非常小心谨慎,除非亲眼见到病人或对病人的情况有十二分详细的了解,我是不敢给出任何建议的,人命关天,万一有失误,那罪过就大了!于是,我赶紧给那位同学打电话去询问具体情况。才知道,是她的父母双双遇上车祸,身受重伤,医院的床上,等待手术。她看到年迈的双亲遭此大劫,如万箭攒心,此刻也毫无办法,只想着怎么给两位老人做点什么吃的,赶快通过“食疗”补一补。我在为她感到痛心的同时,也有很多感慨。她的举动也正反映了现在很多人根本不懂饮食。

我对我的那位急切求助的老同学说:“现在不是考虑食补的时候,医院治疗吧。”为什么呢?一方面,身受重伤,惊魂未定,尚未接骨,瘀血未化,这时候怎么补?一补就要助长邪气。何况这是老年人,胃气本虚,气血本弱,加上卧床不运动,此时若吃些滋补的东西,即使不出什么别的问题,万一拉肚子了,都会是个相当麻烦的事情。我告诉她说,如果他们能吃得下,你现在只用给你的父母吃最日常的东西就行了,如果食量减少,那你就每天给他们喂点稀粥,吃点青菜羹就可以了,等手术做完了,进入恢复阶段了,再给他们炖点儿骨头汤之类的,滋补滋补吧。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吃东西吃不坏人,认为食疗是多么安全和通用的,其实,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饮食只有在平平淡淡的情况下,才能使人健康,太辣、太热、太酸、太咸、太寒凉、太滋腻的东西,都是致病之源。所以人们常说:“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一旦你的饮食违背了“平平淡淡”这个原则,问题就来了。

所以,人在生病的时候,就不要再问“我该吃点什么”了,而应该问:“我现在不能吃什么?”因为在病中,饮食的忌讳更多。

重伤重病,不要急于吃大鱼大肉去滋补,这无异于“藉寇兵而资盗粮”,越补病越重;夏季天气炎热,气血在表,胃中虚寒,此时不能过多使用寒凉、生冷、油腻的食物;而到了冬天,气血在里,又要少吃辛辣发散的食物,以免造成过多出汗,发散了阳气;感冒期间,阳气在体表与邪气作斗争,人体内部空虚,这是也不能进食油腻食品,一般来说,吃点白米粥、咸菜是最好的,如果你非得吃肉类、糯米等,只恐邪气要被黏在体内,没有出路;皮肤病,尤其是面部痤疮,就不要吃辛辣,尤其不要吃河虾、海鲜……

不仅病中饮食有忌讳,日常生活中,我们的饮食也要有讲究。这令我想到《论语》里讲孔子饮食的那一段:“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这一段话,到处都是“不”字。我们甚至不必仔细去推究这段话的意思,光从这么多“不”字,就应该悟出饮食之道了。常有人问:“养生,该吃点什么?该怎么去做?”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误区。我们的生活已经够忙够累,不能再添乱了;我们吃的已经够多、够杂、够没规律了,还要再吃点什么呢?所以,养生不能做加法,而要做减法,为身体减负。上面这段话中的这么多“不”字,就是在使劲做减法。在饮食上,等你减到每天粗茶淡饭,每顿无非米饭、馒头、青菜、萝卜、豆腐之类了,你会发现,你的身体很清爽,精神也很清爽。

平淡,是饮食的根本。有首歌唱道:“平平淡淡才是真。”最健康的饮食如此,最幸福的生活生活也如此。

另外“行走是人类最好的补药。”这是西方医药鼻祖希波克拉底的一句格言。的确,走路也是一门养生之道;多走路,好处多。中医认为,人在走路时,全身七经八脉都跟着一起活动。走路可以活动关节、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镇定神经系统、锻炼腿肌、腹壁肌、心肌,并能锻炼大脑皮层,使脑细胞更活跃,还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1.防心脏病

  步行锻炼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著名心脏病学家怀特博士就首创了以走路作为心脏病和心梗病人康复治疗的方法。

  2.防大脑萎缩

  研究表明,保证每周步行不少于9.6公里,不仅可以增加大脑体积,还能有效预防大脑萎缩、老年痴呆,也会让记忆力出现问题的几率降低50%。

  3.防糖尿病

  其实控制糖尿病并不难,若能一星期坚持3天,每天在30分钟内步行3公里,糖尿病的发病率就可降低25%;每周坚持4天,可降低33%;每周5天,则能降低42%。

  4.防下肢静脉血栓

  步行的过程就是双下肢肌肉收缩、舒张,这就如同液体泵一样,使血液由肢体远端回流到心脏,而且足踝部充分活动,避免下肢静脉血栓。

  5.减少颈椎病

  步行并伴以抬头挺胸、颈部后伸、肩背肌肉活动,有助于缓解长期伏案导致的颈肩背部肌肉、韧带、关节的疲劳,对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具有明显的效果。

  6.有益肠胃

  走路使肺的呼吸量加大,增强肺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强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能力,提高免疫力。

  目前,世界上正在掀起一场行走革命。在很多国家,人们已经把行走作为21世纪人类获得健康、长寿、幸福的健身法宝。尽管具体方法各异,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健步走,行走运动越来越深入人心。

  据调查,人们平常走路的速度、姿势都太随意,只有6%的人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也就是说,还有94%的人平时白走路了。

  正确地走路是,上体伸直,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过于用力,心情舒畅,步伐轻松,飒爽英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下面将正确走法归纳为四个要点。重要的是四个方面的动作要协调成一个动作。

  1.上体伸展

  上体笔直,下巴前伸,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这样,脊柱伸直,轻微呼吸时,腹部稍有起伏。

  首先,下巴突出、抬高头,气力充实。其次,两肩向后拉,肺部可以吸入更多的空气。

  需要指出,即使两肩向后拉,也不要有意用力向后拉,而是自然向后。脊柱伸直后,就可调整全身的姿势,并使身体维持平稳。无论用多大劲走,都要采用这种姿势。轻微呼吸时,腹部略有起伏。

  最后一点,在走时胸和腰感到位置稍微提向前方。这样有利于迈大步,而且腿部有从后面反弹过来的感觉。这种姿势走起来很帅,易于坚持。

  2.伸直膝盖

  展开膝盖,并非僵硬、不灵活,而是使伸直的膝盖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行走。膝关节伸直了,步伐变大。大步走必须伸直膝盖。至于步幅到底多大,应使你觉得舒服为好。

  伸直膝盖有个窍门。伸直膝盖走时,上体稍向前倾,好像要倒下来似的。后腿蹬,这样前腿膝盖自然伸直,步子也迈得大了。此外前脚向前迈出时,同一侧腰也好像向前运动,腰与腿要有效配合。

  3.脚向正前方迈

  上体伸展,膝盖伸直,走起来脚自然向前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后腿要伸直。腿伸直,膝盖伸直,前脚自然向正前方迈。

  前脚向正前方迈出,脚的内侧足迹形成一条直线。一般人们总觉得脚尖多少有点向外撇。有时为追求速度,向外撇点很有必要。有的人慢步时也脚尖外撇,俗称八字脚,这样走较稳定。

  前脚向正前方踏出的动作和后脚重心转移是有一定关系的,当脚跟着地,身体重心在整个脚掌上滚动,由脚跟移向脚尖,后脚以第一、第二和第三脚趾为中心踢出,形成前脚向正前方踏出的动作。脚掌的其余部分发挥弹力的作用,使步行圆滑、流畅。步子迈大了,你就能掌握昂首挺胸,有韵律走的要领了。

  4.摆胳膊

  摆胳膊对走也很重要,时常会看到一些人,走路时,两手插在衣袋里。这种走法不对。这样走两肩收拢,走起来松松垮垮。

  胳膊摆得好坏,还要看手与脚的动作是否同步。因为在走这个动作中,手与脚,或者说胳膊与腿有密切关系。

  胳膊与腿的动作也是相互关联的,右脚向前迈出,左手向前摆。其中,特别是当膝盖伸直,脚向正前方迈时,与脚的动作相对应,胳膊自然摆出。

  如果摆的比肩还宽,膝盖易弯曲。摆动时,大拇手指似触非触衣服为佳,在不受力的状态下,胳膊摆动时,肘部分自然伸与折。

  正确的走路姿势让人看起来更有精神,身体也能够充分的得到锻炼,本来一天就很辛苦,千万别让自己的路白走,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才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zz/15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