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北京看皮肤科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71978.html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1-94)。

尪痹由风寒湿等邪气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类风湿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A:受累关节

-1个大关节(0分)

-2~10大关节(1分)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超过10个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

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

-RF和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0分)

-RF和CCP,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2分)

-RF和CCP,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

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1项结果)

-CRP和ESR均正常(0分)

-CRP或ESR异常(1分)

D:滑膜炎持续时间

-<6周(0分)

-≥6周(1分)

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总分≥6分者可诊断为RA。

(二)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关节疼痛、重者,或有肿胀,风邪偏盛者痛处游走不定,寒邪胜者关节冷痛,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或滑或弦紧。

2.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4.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畏寒喜暖,临床常伴气血亏虚可有乏力,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风寒湿痹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1)推荐方药:风湿偏盛者选用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川芎、秦艽、桂枝、青风藤等。寒湿偏盛者可选用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制川乌(或制附片)、桂枝、赤芍、生黄芪、白术、当归、生薏仁、羌活、防己、生甘草等。或选用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2)中药泡洗: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药物,煎煮成ml,使用中医泡脚桶,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小于42度,浸泡数分钟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防止烫伤皮肤。

(3)穴位贴敷:选用具有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药物,并用胶布固定,一般贴敷6h取下,注意预防皮肤过敏反应。

(4)对于寒湿偏盛者,可使用中药全身浸浴:适用于四肢多关节疼痛、怕风、怕凉者。具体操作:根据患者临床证候特点,选择川乌、桂枝、细辛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药物,煎煮成ml,然后使用专门全身浸浴桶,然以泡洗下肢,若无心慌胸闷或其他不良反应,可保持颈部以下部位泡洗于药液中,一般保持水温在42度左右,泡洗时间15~30分钟。

(5)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根据病情特点,选用川乌、草乌、桂枝、细辛等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作用中药,煎煮成ml每袋,每次使用1袋,通过专门的离子导入设备,将药物通过低中频电流导入肿痛关节,使用导入的药物温度控制在37度左右,避免水温太高或电流过大,从而引起皮肤烫伤或者引起患者不适。

2.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1)推荐方药:宣痹汤合三妙散加减。生薏仁、防己、滑石粉、连翘、苍术、黄柏、金银花、萆薢、羌活、赤芍、青风藤等,血虚合并湿热痹阻者可选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或选用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药泡洗:选用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中药进行泡洗治疗。

(3)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根据病情特点,选用土茯苓、苦参、芒硝、黄柏等具有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进行离子导入。

(4)中药外敷疗法:根据病情选用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之品进行外敷治疗。操作:温水调成糊状,外敷肿痛关节局部,厚度0.8~1cm,外敷时间30分钟后洗净,避免皮肤过敏反应。

(5)饮食疗法:宜食用宜进食清热除湿,活血通络的食品,如薏苡仁、红豆、黄瓜、苦瓜、冬瓜、丝瓜、绿豆芽、绿豆等。食疗方:丝瓜绿豆汤、冬瓜薏苡汤。湿热痹阻证患者应避免食用羊肉及辛辣之物。

3.痰瘀痹阻证

治法:活血行瘀,化痰通络

(1)推荐方药:小活络丹合身痛逐瘀汤加减。炙没药、地龙、制南星、白芥子、当归、赤芍、川芎等。或选用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药泡洗:选用活血行瘀,化痰通络中药进行泡洗治疗。

(3)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根据病情特点,选用皂刺、夏枯草、乳香、没药等具有活血行瘀,化痰通络作用的中药进行离子导入治疗。

(4)穴位贴敷:可根据病情选用活血行瘀,化痰通络药物,贴敷于关节局部,并用胶布固定,一般贴敷6h取下,注意预防皮肤过敏反应。

4.肝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肝肾,蠲痹通络

(1)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炒杜仲、怀牛膝、细辛、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熟地黄、鸡血藤、乌梢蛇、蜈蚣、地龙、生甘草等。若伴有气血两虚者,亦可选用八珍汤合蠲痹汤加减。常选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生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木香等药。或选用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药泡洗:根据病情选用补益肝肾,蠲痹通络中药进行泡洗治疗。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特点,选用补益肝肾、蠲痹通络药物或随证加减。

(4)饮食疗法:宜食补益肝肾的食品。如甲鱼、山药、枸杞子、芝麻、黑豆等。食疗方:山药芝麻糊、枸杞鸭汤等。若伴有气血亏虚者,宜食补益气血的食品,如大枣、薏苡仁、山药、阿胶、鸡肉、牛肉、乌骨鸡、黑芝麻等。食疗方:大枣山药粥、乌鸡汤。

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是本病的重要病理环节,贯穿疾病始终,故RA之不同证型,不同病理阶段,均应配合活血化瘀之品。此外,可根据患者病情辨证选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疗法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候。

1.贴敷疗法:根据天人相应及中医的整体理念,选用特定穴位,进行三伏贴、三九贴或春秋分贴敷。常用药物:白芥子、荜拨等作为基本处方,粉碎研末后加姜汁调匀做在专用贴敷膜上。操作:取穴:肝、脾、肾、命门等穴位。操作:患者取坐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贴于相应穴位,一般贴敷4~6h可取下,注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ys/11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