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号变大是脚病预警全国近9成老年人有不
“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一大半老年人因为‘腿脚不好’不爱出门。但大多数人得了脚病都选择忍着,直到‘忍无可忍’。”今天上午,医院足踝外科中心主任张明珠的诊室里接诊了近30位患者,他们中有20多位都将小病拖成了“大病”才来就医。张明珠提醒,出现足踝问题时,“不忍”是最重要的原则,最好选择足踝专科门诊及时就诊。
鞋号变大也是脚病“预警”
“米都走不了!我现在脚疼得根本没法出门!”上午9点左右,60多岁的李女士在家人的搀扶下,一瘸一拐走进足踝外科门诊。
“没受过伤,脚却越来越疼!”多少年了,李女士一直没把脚疼当个“病”,今年以来,疼痛逐渐加重最终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她才到足踝门诊来看病。
脱下鞋袜,张明珠发现李女士足弓塌陷已经很严重,成了明显的“扁平足”。“您有没有发觉,这几年您的鞋号越穿越大?”在张明珠的询问下,李女士才意识到,这是个“事儿”。“是啊,过去我穿38号鞋,这几年39号都嫌小!”李女士说。
还不止呢,这几年李女士出现了反复崴脚的情况,但她每次都没往心里去,总觉得休息两天,消肿就好了。“其实,您的脚已经‘歪’了,所以反复崴脚。崴脚让韧带反复受伤也已经造成了积累性的损伤。”张明珠解释。
张明珠给李女士安排了拍片等进一步检查。“如果治疗不及时,踝关节后期会出现关节炎,有可能需要做较大的手术,来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早期干预,可以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后遗症。”张明珠说,其实当出现疼痛再来问诊,已经晚了,“如果一发现扁平足‘预警’就及时就医,可能就不至于手术了。”
张明珠说,鞋号变大就是一个明显的“预警”,当中老年人发现这个早期信号时,及时遵医嘱,是可能通过保守治疗方法就“防患于未然”的。
足踝病痛要“专病专治”
40来岁的王女士是坐着轮椅从唐山来看病的,这已经不是她医院了。
王女士是个爱美的人,常年穿着高跟鞋,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拇指外翻的情况。大脚趾旁鼓起了硬疙瘩,走路一久就疼。为了解决脚痛困扰,医院的骨科进行了微创手术。然而手术并不成功,术后出现复发,疼痛比原来更重。术后半年过去了,她还没法正常行走。
张明珠给王女士安排了进一步检查,并可能进行二次手术。她说:“在足踝门诊,这种情况每周都会发生几例。”
张明珠建议患者在出现脚医院就诊。但有时,医院的骨科由于没有专门的足踝外科和专科医生,医务人员缺乏足踝疾病诊治的专科培训,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
“年,医院在国内最早开设足踝外科的专科门诊,今年正好20年。而在美国等国家,足踝外科的专科发展已超过50年。”张明珠介绍,事实上,仅拇外翻的手术方式就有超过种,不经过专科的系统培训,很难全面掌握其病理变化。“更何况有些脚病,并不单纯是骨骼问题”。
“不忍”是保持脚踝健康重要原则
一上午,张明珠接诊了近30位患者,大部分都是踝关节扭伤、拇趾外翻、扁平足和高弓足的患者,大部分患者的脚病都拖了好几年才就诊。“贴一贴膏药,吃一点止疼药,脚病就治好了吗?‘拖’往往是造成‘大病’的主要原因。”张明珠说。
张明珠介绍,不久前,一项回收超过1.2万份有效问卷的足部健康调研显示,全国近9成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疾病,然而足部健康并没有引起大部分患者及家属的足够重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一大半老年人日常不爱出门,大部分都是因为腿脚疼痛阻碍走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对于保持足部健康问题,“不忍”是最重要的原则。“一旦发生足部病痛,建议到专业的足踝外科门诊看病,‘防小病,治大病’。”张明珠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乐琪
编辑:胡德成
流程编辑吴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dzz/1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