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论
关节论
1.我只知道肩关节向腋窝内脱位这一种方式,从未见过肩关节向上、向外脱位。尽管就此题目我能略谈一些,但我以前却未见过其它脱位,我也从未见过肩关节前脱位。确实,开业医生们认为前脱位经常发生。他们遇见肩关节附近肌肉萎缩,因而肱骨头显得特别突出的病例时特别容易误诊。我曾公布一例类似表现的患者不是脱位,而在公众和开业医生面前威信扫地,成为他们眼里所见到的最无知的人。看来,很难让他们懂得此类病例的如下表现。假如一个人露出肩头的多肉部分,并且肌肉的附着处都裸露,沿腋窝和锁骨向胸部伸展的肌腱也露出,则肱骨头成为向前十分突起的标志,但这并不是脱位。因为肱骨头自然向前倾斜,而肱骨的其它部分向外弯曲。当肱骨贴胸壁伸直时,腋窝腔(间接地)消失。但是当上肢向前伸直时,肱骨头和腋窝处在一条直线上而不再向前突出。现在回到我们的正题。我从未见过肱骨头前脱位,但也不过分自信其无有。那么,当肱骨头脱位进入腋窝时,由于这种意外很常见,许多人知道怎样复位。但是作为专家应该了解一切有关方法,包括开业医们行之有效的复位法,并以最佳方式运用这些方法。需要最强力复位时,要选用最有力的方法,此种方法留待最后详细交待。
2.经常发生肩关节脱位的人,常能自己使之复位。这时需将(健侧)拳头置于脱位的腋窝下用力上顶肱骨头,同时伤肢上臂用力内收。开业医也可以类似方式复位。先将手指置于腋窝下,摸着脱位的肱骨头用力向外上推,使之离开胸壁,这时用自己的头顶住肩头作为支点。用力方向与双手相对(术者的双手有力才好),同时双膝向肋部猛推伤肢肘部,或者术者头手用力时,伤肢肘部由助手推向胸壁。
还有一种复位方法,需将前臂扭至背后贴近脊柱,而后用一只手持肘部向上抬伤肢,并用另一只手自关节后面施加压力。这种方法和上述方法虽然不很顺应自然,总能使肱骨上头的圆头复位。
3.用脚后跟使肩关节复位的方法比较接近自然。患者需仰卧于地,术者面对患者坐于脱位侧,双手抓住伤肢的手用力牵引,再将一脚的后跟蹬进患者的腋窝,形成反向牵引。注意右肩脱位用右脚,左肩脱位用左脚。腋窝内应预先放进圆形填塞物——用碎皮子缝制的小而硬的皮球最好。若无此类东西则足跟不易接触肱骨头,因为牵引时腋窝变空,周围的肌腱收缩妨碍足跟蹬入。另有人坐于健侧,扶持健侧肩膀,以免用力牵引时患者身体倒转。此外,也可在皮球放入腋窝之后,拿一条宽而柔软的皮带把皮球固定在腋窝内,在患者头前坐一个人拉住皮带做反向牵引,他的脚则蹬住患者肩头。皮球应尽量往里放,尽量贴紧肋骨,而不是贴近肱骨头。
4.还有一种复位方法是用肩头将患者托起,但术者应比患者高。术者抓住患者的上臂,将肩头放入患肢的腋窝,然后扭动一下肩头使之顶稳。这种术式是靠术者的肩头将患者悬空。施术者的肩膀应高于对侧,并尽可能用力使患者的上臂贴近自己的胸部。术者在患者悬空后即使其保持这种姿式而抖动他,于是患者的身体相对于被抓住的上肢起到了反作用而使身体平衡。若病人很轻,可让病人背上一个小男孩。上述方法在摔交方面很有用。因为不需要其它设备,可随时使用。
5.还有的人复位时,采用强力绕碾槌运动的近于自然的方法。碾槌头包绕柔软的东西(以免太滑),插入肋骨和肱骨头之间。若碾槌太短,病人可采取坐位,使腋窝恰放在碾槌头上,但一般应使用长碾槌,它竖直时病人几乎悬空。同时,让一名助手双手抱住患者脖子的近锁骨部,悬在碾槌的另一侧。若运用得当,这种方法患者可以忍受,可自然地使关节复位。
6.另外还有一种应用梯子的类似方法。因为患者悬起时更安全,且两面保持平衡,故此法更优越。使用碾槌时虽可固定肩膀,但患者可从前后两面滑下而发生危险。然而,在梯子横梁上面亦需捆上圆滑的东西,并将它放入伤肢腋下,帮助肱骨头回复自然位置。
7.各种方法中最有力的一种如下。通常用一块四到五指宽、大约二指厚或略薄些、长约两肘长或稍短的木头。将一头削得圆、薄而窄,在削圆的尖端上有一个略突起的边,形如半边帽沿。将此木板插入腋窝时,贴肋骨处应无帽沿。在此圆头上包上亚麻布或软绷带并粘好,可能更舒适。而后医生应尽量用力在肋骨和肱骨头之间插进木板尖端,同时用力沿木板牵引上肢,这时在上臂、前臂、手腕三处将上肢和木板捆在一起,使之尽量不能动。最重要的是,木板的尖端应尽量插入腋窝,并比肱骨头略深。这时,将一条十字带在两根木杆之间绑紧。同时选一助手使伤肢连同木板一起放在十字带上。于是,伤肢在一侧,身体在另一侧,十字带在腋窝下。然后在一侧用力下牵患肢,并连同木板一起转动,而在另一侧则使患者身体下垂。绑好的伤肢足以承受这样的重量而不会松动,另一侧的身体要求脚尖刚好着地。这是目前最强有力的肩关节脱位复位法。此法最正确地运用了杠杆原理,但要求木板准确地放在肱骨头内侧。此法保持平衡的反作用也最合适,对肱骨毫无危险。确实,新近脱位的患者复位比人们想象得更容易,甚至不需用力牵引。不过,陈旧性病例除非因拖延过久,组织已长满关节腔,肱骨头已在脱位之后的地方又磨出一个关节腔,则遵照上述方法仍能使之复位。尽管我认为上述方法应能使这种顽固的脱位复位——杠杆运动为何不对?但是我认为,这样复位后肱骨头不稳定,会再次脱位。这种再次脱位的情况在使用梯子复位的病例中也见到过。若脱位刚刚发生,在一把大的Thessaljan椅子(一种旧式直背椅子——中文译者注)上做手术也很方便。这时,应预先备有上述削制的木板,患者坐到椅子上,而后使患肢连同木板横过椅背,随之在一侧下牵患肢,另一侧下拉身躯。让患肢跨过半截门(指古希腊广泛应用的仅齐胸高的门,目前我国有些地方亦采用。——中文译者注)亦可,医生应善于就地取材。
8.医生应记住:肩关节脱位易复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自然特点。人的关节窝差异甚大。有的平,易脱位也易复位;有的则不然。但差异最大的是韧带联结。有的人联结松,有的人联结紧。各人的肩关节湿性不同,导致韧带变形。天生有缺点的韧带易于被伸展。实际上人们都见过有的人湿性特重,以至于可以自己使肩关节脱位并复位而毫无痛苦。身体状况也有区别。那些肌肉发达、肢体强壮者难脱位,亦难复位;身体瘦弱、肌肉少者则较常人易脱位,但也易复位。下述例子也能说明这一点。牲口最瘦时大腿易于脱位。若此种事例确可在医学著作中引用,则冬末时牲口最瘦,因而大腿脱位最多,即为明证。这是不会错的,因为霍默(Homer)已经清楚地观察到所有农家牲口在冬天易于发生脱位,而且这尤多见于冬天犁地耕牛。特别容易发生脱位者是由于特别瘦弱。其它家畜在牧草短时可以放牧,而大牲口在牧草变长前很难这样。这是由于其它家畜唇部突起薄弱,同时上颌也薄,而牛的唇部突出厚实、上颌厚而钝,故不能咬住短的牧草。硬蹄类动物有上下牙,不仅能吃长的嫩草,也能啃草根,但它们仍喜欢长草。实际上短草总是比长草多而且好,特别是在长草要结籽时更是这样。霍默写的一首诗中表露了这种看法:
“春天即将米临,牛羊扬起弯曲的双角欢迎”。因为它们最喜欢长高的牧草。牛的大腿关节一般说来较其它动物松弛,因此,牛走路时步态不稳,特别在瘦弱、衰老时明显。由于上述各种原因,牛的大腿特别易于脱位。为了用这些事实印证先前的论述,故写得较多。
现在回到正题:关节脱位在消瘦者中易于发生但复位也易,多肉者则相反。而且炎症在性湿而瘦的人中少见,在多肉而性干的人中稍多见。但是复位后的关节不如以前结实。进而言之,若粘液过多而无炎症,也使关节易滑脱。因而,总的来看,瘦弱人的关节比多肉者含粘液多。其实,医生发现按医学艺术的原则要求,瘦弱人关节复位后并未恢复正常,只是他们比多肉者含有更多的粘液。若粘液后来变成炎症,则关节僵硬。这就是为什么关节并不因粘液少量增多而经常脱位。尽管粘液能够发炎,但炎症不是阻止脱位的原因。
9.不过,复位后若周围组织无炎症,患者肩关节可以立即随意运动而无疼痛,于是人们以为没有必要再留心它。然而,后来这些人的脱位复发便增加了开业医的生意,因为无炎症者脱位复位后远比伴有韧带发炎者复位后易于复发。这种情况见于所有关节,但特别多见于肩和膝,因这两处关节特别易于脱位。复位前后伴有炎症者,受疼痛和发炎肿胀的影响,肩关节不能动。医生对此应用蜡膏、敷布和大量绷带处理。包扎前先缠一个柔软而干净的毛线团塞进腋窝腔,以便包扎时形成支架,使肱骨头稳定。上臂应尽量上抬,使肱骨头尽量远离复位前的地方。肩部包扎完毕后即把上肢和躯干用柔软的绷带捆在一起。绑带应水平绑扎,应轻柔、长时间地按摩肩部。开业医需熟谙许多技术,特别是按摩。同样是按摩,各人效果不同。按摩太轻会使关节僵硬,按摩太重又会使关节松弛。我们将在其它论著中讨论按摩的规则。对肿胀的肩关节,恰当的按摩应该手法轻柔。要尽量使关节活动,不要强迫,以不引起疼痛为度。至全部症状消失,各人所需时间长短不一。
10.肱骨脱位可从以下体位诊断:第一,因为人体四肢是对称的,医生应以健侧同患侧对比。不要观察别人的关节(因有些人肩峰可能突出一些),而是观察病人的,看健侧是否与患侧不同。这种建议虽然正确,但仍会出现许多失误。这就是为什么只有理论而不熟悉实践不行。对许多人来说,因为疼痛或其它原因,虽然没有关节脱位,却不能按健康人一样的姿势抬起上肢。所以也要考虑这种情况,并记在心里。现在,最主要的是患侧腋窝内有明显的肱骨头,而健侧不明显。还有,肩头处显得凹陷,而肩峰因肱骨头滑向下部区域,显得特别突出。对此也会发生某些误会,由于很有必要,下文将会述及。还有,患侧的肘部明显比健侧远离肋部,若用外力使它内收,可以做到,但很疼。还有,患侧基本上不能伸直肘部,或举起上肢贴耳,而健侧可以做到。这些就是肩关节脱位的体征。复位方式已交待过,现在讲治疗方法。
11.肩关节一直处于脱位状态时,如何治疗是值得学习的。因为许多人尽管其它方面健康,却因此种不幸在体操运动中被淘汰或在战争中成为废人。重视这一点的另一理由是由于我知道没有人能正确治疗此种脱位,有些人甚至不知如何动手。另一些人了解些理论,而应有起来却适得其反。因为许多开业医倾向于在肩头或前面肱骨头突起部及肩头稍后部进行烧灼治疗。假如脱位是向上、向前或向后时,这样烧灼是正确的。然而现在是向下脱位,那些烧灼不能防止脱位反而会进一步加重它,因为,那些烧灼封闭了肱骨头的上部空隙,肱骨头再也不能复位。
医生应按下述要点进行烧灼:捏紧腋窝部的皮肤向前提至脱位肱骨头处(即向下),而后烧掉这一部分皮肤。用于此术的烙铁不宜过厚而圆,宜薄而细长(可快些烧穿皮肤)。要同时用一只手按住肩膀。烙铁应烧至白热,以便术者尽快做完手术。烙铁太厚则烧穿时间长,而且遗留较大焦痂待消除,还有使伤口裂开的危险。裂开并不凶险,但看起来不舒服,而且表明技术不佳。在大多数病例中,你手中的烙铁一穿透皮肤,在患部下方形成的两侧焦痂应恰到好处。但是若无裂开的危险,还有多余的皮肤,医生应在烧穿的洞中穿入一根细刮刀。这时不要放开手捏的皮肤,否则将不易穿入。穿入后,放开皮肤。接着从另处再用烙铁烧穿皮肤,直至与前次烧穿处连通。医生由腋下揪出的皮肤的量应这样估计:人人腋下都有结节,唯大小不同,人体其它地方也有——但全部结节的构造将在其它论文中叙述,并交待它们的形状,以及它们在所处部位的功能。——这些结节不能抓起来,也不能抓起结节深部的东西。做此手术确实很危险,_因此处便是人体最表浅的、最重要的(神经)索道通过的地方。因之,为避免危险,应尽可能多地抓起结节浅部的皮肤。术者还应知道,若上肢用力上举,腋窝处的皮肤便抓不起来。再说一遍,(神经)血管索决不能损伤,上肢上举时该索最表浅。但是,上肢只稍微抬起时,术者可以捏起很多皮肤,同时可触知手术范围内的(神经、血管)索,尽量避开它。我们是否应该在每次手术中都考虑到正确姿势中高度的重要性呢?对腋窝部来说,要做到使焦痂发生在恰当的地方,需要有足够的皮肤皱襞。除腋窝之外,人身上只有两个地方可以通过烧灼加焦痂治这种病。一处是肩部前面肱骨头和腋窝肌腱之间,在此烧灼应以恰好烧穿皮肤为度,不能再深,因此处有一条大血管和(神经)索,它们都不能烧灼。另一处可烧出焦痂的地方是肩后部,恰好在腋窝肌腱上方,在肱骨稍下方。这里可以完全烧穿皮肤,但也不要太深,因为火威胁着神经。整个治疗期间创口一定要包扎好,上肢不能用力举起,必要时只能适当抬高。这样处理将使伤口少受寒(若烧灼得当,全部烧伤处都包起来才好)、少裂开、少出血、少并发抽风。最后,当伤口干净,开始形成疤痕时,最重要的是要使患肢日夜紧贴胸部。甚至在伤口愈合后仍应将患肢同躯干绑在一起很长时间,这样才能使肱骨头最易滑入的那个腔瘢痕化而封闭。
12.若患者是青少年,骨头发育会发生异常,肩关节复位会失败。肱骨的确还能长一点儿,但比健侧明显短。至于有些人的所谓先天性黄鼠狼臂,它是两种互不相干的原因造成的。无论是在母腹内即已发生脱位,还是因在下文将介绍的意外所致,这些人都是在儿童时期发生了肩部深部化脓,脓液冲掉了肱骨头。因而形成黄鼠狼手。不管是用手术刀切开,还是烧灼放脓,还是脓肿自己溃破,均不能幸免于上述后果。不过,先天性黄鼠狼手臂还是相当好用的,尽管不能上举齐耳,肘部伸不直,却可做很多事。成人肩关节脱位后未能复位,肩头肌肉萎缩,肩部外观瘦削,而且上臂不能同健侧一样外展。患者靠上臂的前伸、后伸等完成需外展的工作。因而他们可以用弓钻(用松松的弓弦绕在钻杆上,靠摩擦力驱动钻头,这时只需钻弓做往复运动,故肩关节脱位者可做。——中文译者注)或锯子——而且可能用锄头或铁锨等不需肘部特别外展的的工具。其它能做的事他们也以这种姿式做。
13.肩峰撕裂的患者,撕脱的骨头明显突起。这是肩胛和锁骨之间的那块骨头。人肩部的构造与动物不同。由于这块孤立的骨头突起,肩头显得有压迹而凹陷。这种伤情特别容易蒙蔽一些开业医,他们甚至把它当作肩关节脱位治疗。我知道许多出色的开业医把这种骨伤当作脱位治疗而造成了后患。不认清自己的错误,他会一直进行复位治疗。处理此类患者,需用蜡膏、敷布、绷带和一定的包扎方式。不过,突起部分应先用力压下,用敷料块压迫,并在此施以最大压力。上肢同样需要贴胸固定,并悬吊,这样便能使撕裂部分保持密切接触。除此之外,要牢记这种损伤完全与肩关节无关,但此处将发生畸形。若你认为应该发生,便很自信地做出预后估计。实际上这块骨头不会再固定在原来的自然位置上,必然或轻或重地在肩头上形成隆起。不错,假若已变成附属物或另长了别的骨头,没有哪一块骨头能完全返回原来的位置。它已经从原来自然位置上被撕脱了。如果包扎得当,肩峰处会几天不疼。
14.锁骨横断骨折更容易处理,若断面倾斜,比较难处理。这种骨折往往出入意料。由于医生对横断骨折更易于压迫使之恢复自然位置,并精心治疗、适当包扎,使之保持一定姿式,因此两断端能成功地整复。若不能完全复位,至少愈后不会突起很多。然而,斜形骨折类似上面描述过的肩撕裂伤,由于断端很难复位,因而该处出现很尖锐而突出的脊。归根到底,医生一定要记住,除非发生少见的坏死,锁骨骨折对肩和全身均无损害。确实不错,这时有畸形,而且很明显,但不久会好。锁骨断后发生联结很快,与其它海绵状骨一样,骨痂迅速形成。这样,若为新鲜骨折,患者则很重视,开业医生的处理也很恰当。不过时间一长,病人由于不觉疼痛,吃喝和活动无碍,便大意起来。医生也是这样,由予不能使伤处外观正常,渐渐地对病人的大意不再满意,不知不觉骨痂迅速发展。
这时,定型的疗法与大多数骨折一样,要用蜡膏、敷布和软绷带,还需要做一些特殊处理。医生应牢记敷布块应压在突出部,此处多用绷带并多加压力。有的人靠自己的智慧有所发明,在伤处压上一块重铅片,使突出部被压下。也许只用绷带不很明智,但是至今还没有更好的处理锁骨骨折的方法使骨折突出部明显变平。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看到包扎后有易滑脱的倾向,不是与其他人一样甩敷布和绷带使突出部回复自然状态,而是加上皮带并在最适宜的位置和腰带系在一起。而后,他们在突起部放敷布,靠皮带的压力将它挤回原位,还有的人不使用皮带而是用绷带在近臀部绕数圈,再沿脊柱绕数圈,对锁骨骨折处形成压力。在没有经验的人眼中,这些方法似乎接近自然,但无益于患者。因为它们都不稳定,甚至患者卧床时也不稳定。病人这时即使一踡腿,一弯曲躯干,全部绷带都会松动。此外,由于要包扎臀部,操作也很麻烦。而且全部绷带都集中在一狭小部位,若再穿入皮带,便不可能束紧,而易向上滑脱。于是全部绷带松弛(略去一句关于具体操作的叙述。——中文译者注)。
关于锁骨骨折这一题目差不多已说完了,但是还要提请记住下面几点:锁骨骨折常发生的胸骨端叫上端,肩峰端叫下端,理由如下:胸骨端上下运动幅度都不大,因为锁骨、胸骨关节小而薄弱,而且胸骨(通过肋骨)和脊柱联在一起,但是锁骨与肩关节之间由于需要大的活动目由度而联系很松。此外,锁骨骨折后与胸骨相联的部分即翘起,很难压下,这是由于此处锁骨上的空隙比下面的大。但是肩、上臂和附属部分很容易与肋骨和胸骨分开,因而可以大幅度上下运动。于是,锁骨骨折时,肩峰端因肩和臂的影响而下移。所以无论何时出现这种情况,下压胸骨端使两端对位都不是明智的,而应该上举肩峰端,这样也是出于自然。那么很显然,其它方法在复位中都没有用处。绷带包扎与其说使两端对接,不如说使两端分离。然而当肩部尽量抬高并保持不动,而且明显高过对侧时,很显然会使锁骨两断端对接。这时,若用普通包扎法以便节省时间,则应该考虑到一切注意事项中以保持上述肩高的姿式为最重要。术者需懂得这一点,而且应处理准确、快速。若患者保持卧床,情况便发生变化,这时可于十四日内愈合,否则需要二十日之多。
15.不过,若锁骨以少见的反常方式骨折,则可见胸骨端下移,肩峰端上移并压住了胸骨端。这时并不需要复杂的处理,抬起上臂和肩部便使两断端对位,予普通包扎即可,而且数日内形成骨痂。
16.若骨折时呈现一侧脱位,医生应抬高伤肢肩头使之复位,一旦复位至自然位置,立即包扎治疗。大多数横向移位可由抬高上肢而整复。当肩峰端横向或向下移位时,则患者平卧,双肩之间垫高,胸尽量扁平,更易于复位。这时让一名助手抓住上肢,使之与患侧躯体平行而抬高,同时术者用一只手按住肱骨头下压,另一只手整复断端。这样复位将使患者恢复自然姿势。不过如前所说,胸骨端不宜过分下移位。大多数患者包扎后肘部贴胸即可使肩抬高。但有些人如上所述,需要将肘移至胸前而将手固定在健侧肩上。这时若病人躺下,应设法将患侧肩部尽量垫高。若患者起立步行,则将患肢悬吊,吊带托住肘部、绕过颈部。
17.(桡骨小头半脱位)肘关节发生全脱位或半脱位时,若鹰嘴突位置不变,应肘部伸直牵引,将突出部推向后方。
18.完全性肘关节脱位无论向何方向,都要象肱骨骨折包扎时那样牵引。这样,肘部弯曲部才不碍事。常见的脱位是后脱位。为尽量整复裂骨,使肱骨下端不阻碍鹰嘴突,应使肱骨下端尽量不接触尺骨,并利用回转运动使肘屈曲,不要使肘关节再回到伸直状态。同时,把两根骨头挤到一起,并使它们旋转复位。此种病例有时肘部转动掌心向上,有时需掌心向下方能成功。复位后的姿式是保持手高于肘、上臂贴胸。这种体位既适于悬吊,也适于固定,而且轻松自然,一般均采用。若真的发生关节僵直也并非坏事,不过关节僵直发生很快。绷带包扎按关节习惯包扎法进行,肘关节顶点要包扎起来。
19.肘部损伤很容易因发热、疼痛、恶心、呕吐胆液而加剧,特别在后脱位伴有麻木(尺神经损伤)者常见,其次是前脱位者。治疗原则相同。复位方法——后脱位用牵引或对抗牵引。体征:后脱位时不能伸,前脱位时不能屈。后脱位患者若有时因肘关节屈曲过久牵引较困难,牵引后可突然屈肘使之复位。
20.前臂骨分离可在肘前血管分岔处触知。
21.此种患者可迅速出现关节僵硬。若系先天性患者,损伤部位下的骨头变短,前臂变短最明显,其次是手,再其次是手指。相反,上臂和肩部因营养良好而粗壮。对侧上肢尤强壮。若(骨分离)向外移位则内侧皮肉萎缩,若向内移位则外侧皮肉萎缩。
22.肘关节内错位或外错位时,肘部伸不直,前臂与上臂恰成九十度角。应一面用带子自腋下托起肩膀,一面在近肘的前臂上向下拉,肱骨下端被抬起,这时象处理手骨折一样用手掌整复复位,而后绷扎、悬吊并固定。
23.整复肘关节后脱位时要在突然牵引的同时用手整复复位。象整复其它骨折一样,动作必须互相配合。若系前脱位,则屈肘的同时复位,而后用宽绷带包扎。
24.若关节偏向一侧,则整复时屈伸两种运动结合。体位和绷带使用按常规。普通的双向牵引法也可用于这种情况。
25.实施复位有的靠上抬,有的靠牵引,有的靠旋转,有的靠快速地加大某一方向的运动姿势。
26.腕关节有内脱位和外脱位,内脱位为主,体征很明显,内脱位时手指不能屈,外脱位时手指不能伸。复位时,把伤手放在桌子上,助手用力牵拉,同时术者用手掌或足跟加压使突出部复位。若脱位向上,手呈向掌侧屈,若向下则呈背侧屈。用绷带包扎即可。
27.手完全脱位有向内、向外或两侧性,但以向内为主,且关节有时发生移位。(掌骨下端骨折)有时一块骨头错位。这时必须强力牵引。把凸出部压回去,而且要反向加压。这种向后和由两侧向内用力的动作必须在桌面上由手和足跟同时完成。这是严藿的外伤,除非关节按时愈合,运动自如,否则,会造成残废。术后用绷带包扎全手及前臂,内衬小夹板直至手指。小夹板应比骨折时勤加更换,而且应多用洗剂。
28.若脱位系先天性的,则手相对变短,且萎缩的组织大多出现在脱位的对侧。但成人脱位骨头不会变短。
29.指关节脱位易于辨认,复位时直线牵引,将突出部压回,然后用带子或窄绷带两侧加压包扎。若不予复位,则畸形愈合。若系先天性脱位或发育期间脱位,脱位处以下的手指松弛、无力、变短,并有组织萎缩,脱位对侧(背侧或掌侧)尤明显。但成人指关节脱位无这些变化。
(因此论内容过多,且多与整复论重复,故第30一条删略未译。——中文译者注)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点状白癜风发病要多久才能治愈青少年白癜风援助平台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dwh/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