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百药胜百医妙手回春

我们每个人身上本来就百药齐全,经络穴位就是您随身携带的药囊,它内连五脏六腑,外连筋骨皮毛,源源不断地将气血运往人体的各个部位,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行。它“决生死,处百病”,是百病之所以生、之所以灭的根本。因此,我们要学会正确地使用经络,它是人体的一座金矿,里面有健康黄金万两,幸福财富亿万。

1.我们每个人身上本来就百药齐全, 人体是一个丰富的药藏,一旦你学会了正确使用这些药物,无须舍近求远寻医问药,自己就能“手到病除”。

生病是件痛苦的事情,“救疾之速必凭于药”,要想快速痊愈,恢复健康,没有药物的帮助那可不行。可是“是药三分毒”,药物是借助其偏性以攻邪的,对身体的损害是蛮大的。那么,有没有一种药,既有疗效,又不损害我们的身体呢?有。那就是经络。

我们都看过武侠剧,剧中如果有人受伤,一般都会有一个高手来给他治病,既不带药箱,也不穿工作服,只需坐在病人身后,打开双掌,运气,然后往前一推,拍在病人后背,或者伸出一指,在病人某个穴位用力一点,病人吐出淤血之后,就大功告成了,即便是将死之人,也能立刻转危为安。

也许大家会说,这是作者对不吃药就能治病的理想寄托。可这也不完全是凭空想象,据说金庸、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大家,对中医都颇有研究,要不怎么能在小说中写出那么多的穴位和治病的方法呢?长期以来,“有病吃药”的观点对我们的影响太深了,于是,我们花了很多的精力去   拇指同身寸——拇指第一关节的宽度,即1寸。

中指同身寸——以中指中节桡侧两端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寸。

横指同身寸——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二关节和小指第一关节宽度的和,即3寸。

  3.找反应

如果身体出现异常,一定会在穴位上表现出来,可能会产生以下反应的一种或多种:

①压痛:手压有痛感。

②敏感:稍一刺激,皮肤会瘙痒或过敏。

③硬结:触摸,有硬结。

④色素沉淀:有斑、痣或颜色沉淀。

身体虚弱或年老体衰的人,气血过于虚弱,感应无法准确传达到穴位上,找起穴位来可能不那么容易,但也别着急,平时只要按照我说的方法把气血补上去,人体反应就灵敏了。再者,中医有“离穴不离经”之说,只要平时多敲打些经络,穴位就慢慢蹦出来了。道理很简单,所谓“常用常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对穴位好,穴位自然也就会对你好的。

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按摩手法T。

按摩经络治疗疾病,需要借助一定的压力、手法和器具才能完成。这里我就给朋友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按摩手法:

1.揉法

以单指、多指和手掌在施术部位紧贴皮肤,旋转或作弧形揉动。用力须由轻而重,以达肌肉深部。切忌在施术部位摩擦。用力的轻重、时间和频率,依具体病情而定,一般是每分钟60次左右,不能突然过猛过快。单指多适用于穴位上,范围较小的部位;多指多适用于关节周围,如肩关节周围等;手掌多用于胸腹、腰背、大腿等范围较大的部位。

2.压法

压法是用指、掌、肘接触某一部位,进行深压的一种方法。压法用力较重,应达肌肉深层。压时应使施术部位有胀、麻、酸、热感。切忌用力过猛,或在施术部位上滑动,以免损伤皮肤。指压法多用于穴位及范围较小的部位;肘压法多用于臂部和大腿等肌肉丰厚的部位;掌压法用于腹部等面积较大的部位。

3.摩法

摩法是以手指螺纹面、手掌在施术部位进行环形摩动的一种方法。摩法操作时要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有节律的环形摩动。摩法用力的大小,要根据病情和体质而定,以摩后感到舒适为宜。掌摩法适用于胸腹部;指摩法适用于眼周围及穴位上。

4.拿法

拿法即用大拇指向其他手指对称用劲,拿取选用的治疗部位或穴位。拿时用力要适当,以达肌肉深层为度。用力过轻,起不到治疗作用;用力过猛,则易损伤局部皮肤。二指拿多用于穴位;多指拿适用于头、颈、肩、四肢等部位。

5.搓擦法

擦法是用掌面大小鱼际或四指并拢,紧贴于一定部位上,沿直线做上下或来回擦动的一种方法。搓法是四指并拢,双手掌指对称夹住施术部位,由上而下快速搓擦的一种方法。为避免擦伤皮肤,用力要适度,在搓擦时也可涂抹些润滑剂。擦法适用于上背、腰骶、上肢、胸肋和少腹等部;搓法适用于下肢。

以上五法,视病情、个人体质而定,既可同时采用多法,也可单独使用。

穴位的好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按摩和敲打,同时我们还可以就地取材借助一些器具使用穴位,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如借用筷子、梳子、圆珠笔、手球、家具的拐角、树干、墙面等,其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原理和按摩一样,通过人体与器具的相互作用,如敲击、叩打、碰撞、挤压等在人体的某些部位施加压力,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筋骨、关节是人体的运动器官,也是十二经脉经气会聚、流注的地方,此处的畅通与否与疾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此部位施以按摩手法,或者器具按压、揉摩可以疏通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五)

使用穴位时应注意哪些

1.应该根据病情和体质强弱等情况来决定按摩的补泻

一般来说,顺着经络按摩为补,逆着经络按摩为泻;按摩力度轻为补,力度重为泻;按摩时间短为补,长为泻。

一般慢性病症,患者如果无其他不良合并症,体质不过度虚弱,肌肉不过分松弛、消瘦,用泻法,手法宜深透有力,使肌肤深层产生有效感应。如遇初诊患者在疾病急性期内疼痛剧烈,或有显著肿胀现象,或同时有高血压、恶性贫血、心脏病等合并症,或患者肌肉张力松弛、肌肉显著萎缩,或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有较为剧烈、持久的疼痛不适,手法均应予以酌情减慢,压力必须由轻到重,循序渐进。

2.按摩需要有一定的时间

一般急性外伤,每次按摩大约10~15分钟,疗程是3~5次;一般运动器官疾患,每次按摩15~25分钟,疗程是10~20次;一般内科疾患,每次按摩30~40分钟,疗程是10~20次。在治疗过程中又有每天治疗或隔天治疗之别。有的病治疗后疗效保持时间较长,则隔天治疗1次;有的病治疗后疗效保持时间较短,可每天治疗1次。一般以每天治疗1次或每周不少于3次为宜。

如果是按摩健身,还要有“滴水穿石”的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使用穴位和经络值班时间配合最有效。

前面我曾多次提过,中医讲的养生就是按照老天和人的本性去做,什么时候做什么,都有一定的规律。经络养生也要遵循这个规律,这样才能把穴位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因为每一条经络值班时都与人体的一个脏器相应,脏器得经气相助,会得到更好的保养。下面是人体的十二正经值班表,按照这个表保养经络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人把经络保养、使用穴位仅仅理解为敲打经络,这是错误的,比如凌晨的时候你还去使用肝经,

十二时辰与十二正经值班对应表

不是逆天而行么?只能适得其反。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经络也需要休息的。什么时候按,什么时候不按,都得听从人体的安排,这才是正确的驭穴之道。

除此之外,在使用穴位过程中,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以免因空气浑浊而感不适。手部要保持清洁,指甲必须经常修剪,以免刺伤肌肤;同时手掌要保持温暖,以免因手冷触及肌肤引起肌肉紧张,影响治疗效果。在治疗头、面部或胸腹部疾患时,用的治疗巾要经常保持清洁。不宜在过饥、过饱时进行推拿治疗。

5.按摩手、耳、脚,百病都可消

如果说手是人体健康的“气象站”,耳朵便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而脚则是人体“四根”的根本,它们是经穴的荟萃之地,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常刺激手、耳、脚,可以治疗很多不易根治的疾病。

如果说手是人体健康的“气象站”,耳朵便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而脚则是人体“四根”的根本,它们是经穴的荟萃之地,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常刺激手、耳、脚,可以治疗很多不易根治的疾病。

(六)

按摩手的方法很多,除了一般的按、揉、摩、掐等方法外,做手操,玩手球、铁球等,都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这些运动不但能使手指柔软灵活,促进脏腑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还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耳朵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如果说手是人体健康的“气象站”,耳朵便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耳朵不仅仅是个听觉器官,而且与脏腑、经络、腺体关系密切。在人体之中,有9条经脉经过耳朵,耳朵便通过这些经脉与脏腑相通。人体任何部位发生病变,都可以反映到耳朵上来,所以我们也能够通过刺激耳部来治疗疾病。中医利用耳廓来诊治疾病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

人的耳朵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胎儿”的各个脏器都映射在耳朵的相应部位,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廓的相应部位就会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脱屑等。目前已发现,耳朵上有多个穴位分布。经常按摩耳朵,拉耳廓,捏耳屏,拧耳孔,能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调整脏腑的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如经常拉耳朵至耳廓充血发红,对缓解老年性耳聋、耳鸣,有很好的作用。

耳朵由耳轮、对耳轮、耳屏、耳轮脚、耳甲腔、耳垂等结构组成,弄清楚这些结构非常重要。直肠在耳朵上的部位为近屏上切迹的耳轮处,肛门对应的部位在与对耳轮上脚前缘相对的耳轮处,如果患者有直肠、肛门部的疾病,如肛裂、痔疮、便秘、腹泻等,就可以按摩这两处进行治疗。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有一神门穴,如果失眠、多梦就可以按摩此穴进行治疗。三角窝前1/3凹陷处为内生殖器,可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异常以及男子遗精、早泄等病。对耳轮主干在耳背呈“y”字形凹沟,这是耳背沟,也称为降压沟,刺激此穴可以降低血压。

耳朵上的穴位称为耳穴,和身体上的穴位(体穴)一样多,每一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功效,耳穴间的合理配合,对一些疾病具有协同治疗的效果。

脚是人的第二心脏

脚部有60多个穴位,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心脏停止跳动,人就会死亡;第二心脏有了问题,健康也必然会受到损害,所以脚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脚部除了十二正经中的足三阴、三阳经的穴位外,也和耳朵一样,人体的脏腑器官在脚部也有相应的反应点,通过这些反应点可以诊断、治疗相应脏器的疾病。如涌泉穴在足底中,可以治疗高血压、头顶痛、小儿抽搐、休克、癫痫等;肾穴在涌泉穴旁开l寸,与小肠对直,可以治疗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急性腰痛、尿潴留等;头穴在足跟下赤白肉际中点处前1寸,可以治疗头痛,牙痛;膀胱穴在涌泉穴前1寸,主治尿潴留、遗尿、尿失禁等。这些穴位也像体穴一样,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配伍,疗效更加显著。

俗话说:“健康是走出来的。”电视剧《寻秦记》里有一段“走出健康”的故事:项少龙为帮助嬴政夺得太子之位,给异人治病。少龙利用他的医学知识,让人修了一条有鹅卵石铺成的路,叫异人每天在上面来回走两次,结果他的腰痛不治而愈。

也许大家会说,这是作者对不吃药就能治病的理想寄托。可这也不完全是凭空想象,据说金庸、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大家,对中医都颇有研究,要不怎么能在小说中写出那么多的穴位和治病的方法呢?长期以来,“有病吃药”的观点对我们的影响太深了,于是,我们花了很多的精力去   拇指同身寸——拇指第一关节的宽度,即1寸。

中指同身寸——以中指中节桡侧两端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寸。

横指同身寸——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二关节和小指第一关节宽度的和,即3寸。

  3.找反应

如果身体出现异常,一定会在穴位上表现出来,可能会产生以下反应的一种或多种:

①压痛:手压有痛感。

②敏感:稍一刺激,皮肤会瘙痒或过敏。

③硬结:触摸,有硬结。

④色素沉淀:有斑、痣或颜色沉淀。

身体虚弱或年老体衰的人,气血过于虚弱,感应无法准确传达到穴位上,找起穴位来可能不那么容易,但也别着急,平时只要按照我说的方法把气血补上去,人体反应就灵敏了。再者,中医有“离穴不离经”之说,只要平时多敲打些经络,穴位就慢慢蹦出来了。道理很简单,所谓“常用常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对穴位好,穴位自然也就会对你好的。

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按摩手法T。

按摩经络治疗疾病,需要借助一定的压力、手法和器具才能完成。这里我就给朋友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按摩手法:

1.揉法

以单指、多指和手掌在施术部位紧贴皮肤,旋转或作弧形揉动。用力须由轻而重,以达肌肉深部。切忌在施术部位摩擦。用力的轻重、时间和频率,依具体病情而定,一般是每分钟60次左右,不能突然过猛过快。单指多适用于穴位上,范围较小的部位;多指多适用于关节周围,如肩关节周围等;手掌多用于胸腹、腰背、大腿等范围较大的部位。

2.压法

压法是用指、掌、肘接触某一部位,进行深压的一种方法。压法用力较重,应达肌肉深层。压时应使施术部位有胀、麻、酸、热感。切忌用力过猛,或在施术部位上滑动,以免损伤皮肤。指压法多用于穴位及范围较小的部位;肘压法多用于臂部和大腿等肌肉丰厚的部位;掌压法用于腹部等面积较大的部位。

3.摩法

摩法是以手指螺纹面、手掌在施术部位进行环形摩动的一种方法。摩法操作时要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有节律的环形摩动。摩法用力的大小,要根据病情和体质而定,以摩后感到舒适为宜。掌摩法适用于胸腹部;指摩法适用于眼周围及穴位上。

4.拿法

拿法即用大拇指向其他手指对称用劲,拿取选用的治疗部位或穴位。拿时用力要适当,以达肌肉深层为度。用力过轻,起不到治疗作用;用力过猛,则易损伤局部皮肤。二指拿多用于穴位;多指拿适用于头、颈、肩、四肢等部位。

5.搓擦法

擦法是用掌面大小鱼际或四指并拢,紧贴于一定部位上,沿直线做上下或来回擦动的一种方法。搓法是四指并拢,双手掌指对称夹住施术部位,由上而下快速搓擦的一种方法。为避免擦伤皮肤,用力要适度,在搓擦时也可涂抹些润滑剂。擦法适用于上背、腰骶、上肢、胸肋和少腹等部;搓法适用于下肢。

以上五法,视病情、个人体质而定,既可同时采用多法,也可单独使用。

穴位的好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按摩和敲打,同时我们还可以就地取材借助一些器具使用穴位,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如借用筷子、梳子、圆珠笔、手球、家具的拐角、树干、墙面等,其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原理和按摩一样,通过人体与器具的相互作用,如敲击、叩打、碰撞、挤压等在人体的某些部位施加压力,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筋骨、关节是人体的运动器官,也是十二经脉经气会聚、流注的地方,此处的畅通与否与疾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此部位施以按摩手法,或者器具按压、揉摩可以疏通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五)

使用穴位时应注意哪些

1.应该根据病情和体质强弱等情况来决定按摩的补泻

一般来说,顺着经络按摩为补,逆着经络按摩为泻;按摩力度轻为补,力度重为泻;按摩时间短为补,长为泻。

一般慢性病症,患者如果无其他不良合并症,体质不过度虚弱,肌肉不过分松弛、消瘦,用泻法,手法宜深透有力,使肌肤深层产生有效感应。如遇初诊患者在疾病急性期内疼痛剧烈,或有显著肿胀现象,或同时有高血压、恶性贫血、心脏病等合并症,或患者肌肉张力松弛、肌肉显著萎缩,或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有较为剧烈、持久的疼痛不适,手法均应予以酌情减慢,压力必须由轻到重,循序渐进。

2.按摩需要有一定的时间

一般急性外伤,每次按摩大约10~15分钟,疗程是3~5次;一般运动器官疾患,每次按摩15~25分钟,疗程是10~20次;一般内科疾患,每次按摩30~40分钟,疗程是10~20次。在治疗过程中又有每天治疗或隔天治疗之别。有的病治疗后疗效保持时间较长,则隔天治疗1次;有的病治疗后疗效保持时间较短,可每天治疗1次。一般以每天治疗1次或每周不少于3次为宜。

如果是按摩健身,还要有“滴水穿石”的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使用穴位和经络值班时间配合最有效。

前面我曾多次提过,中医讲的养生就是按照老天和人的本性去做,什么时候做什么,都有一定的规律。经络养生也要遵循这个规律,这样才能把穴位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因为每一条经络值班时都与人体的一个脏器相应,脏器得经气相助,会得到更好的保养。下面是人体的十二正经值班表,按照这个表保养经络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人把经络保养、使用穴位仅仅理解为敲打经络,这是错误的,比如凌晨的时候你还去使用肝经,

十二时辰与十二正经值班对应表

不是逆天而行么?只能适得其反。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经络也需要休息的。什么时候按,什么时候不按,都得听从人体的安排,这才是正确的驭穴之道。

除此之外,在使用穴位过程中,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以免因空气浑浊而感不适。手部要保持清洁,指甲必须经常修剪,以免刺伤肌肤;同时手掌要保持温暖,以免因手冷触及肌肤引起肌肉紧张,影响治疗效果。在治疗头、面部或胸腹部疾患时,用的治疗巾要经常保持清洁。不宜在过饥、过饱时进行推拿治疗。

5.按摩手、耳、脚,百病都可消

如果说手是人体健康的“气象站”,耳朵便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而脚则是人体“四根”的根本,它们是经穴的荟萃之地,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常刺激手、耳、脚,可以治疗很多不易根治的疾病。

如果说手是人体健康的“气象站”,耳朵便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而脚则是人体“四根”的根本,它们是经穴的荟萃之地,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常刺激手、耳、脚,可以治疗很多不易根治的疾病。

手是人的第二张脸T

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人有两张脸,除了脸颊之外,手也是人的“脸”。TG

脸对人来说,有太重的分量,不仅可以反映人与人之间外表上的不同,而且还能反映人体内部的变化。人们经常说“喜形于色”,就是这个意思,人内心的任何变化,都可以通过脸(主要是表情和脸色)表现出来。人的病理状态同样也可以从脸上表现出来,如人体某个部位出血,则首先表现为脸色发白。脸能反应人体的脏腑盛衰,病情轻重,我们的另一张“脸”——手也具有这种功能。如掌面斑片状,颜色红白不均匀,呈花斑状,多为气滞;小指根部多有片状白色,则身体可能会出现咳嗽、胸闷、气喘;如果甲床的颜色比正常人要红,一定要注意心脏了……TG

俗话说“十指连心”,经常被用来描述手指部位的小伤口,可以引起撕心的痛。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人体12条重要的经脉,有6条到达或起于手(或手指),手和体内诸多脏器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经络相连的。经常按摩手部,不但可以让手美观漂亮,还可以保健治病。如牙齿痛可以按摩合谷穴来止痛;按摩大鱼际,可以治疗咳嗽咯血的肺脏疾病;如果落枕或颈部扭伤,可以刺激第二、三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二掌指关节处的颈项穴;腹泻点位于手背第三、四掌指关节间上1寸,可治腹泻;昏迷、中暑,用手指掐或针刺中指尖距指甲边缘2分许的“急救穴”,可以使患者迅速苏醒;心穴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节指骨问横纹中点,可治心悸、心痛;升压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中点,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压下降。

(六)

按摩手的方法很多,除了一般的按、揉、摩、掐等方法外,做手操,玩手球、铁球等,都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这些运动不但能使手指柔软灵活,促进脏腑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还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耳朵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如果说手是人体健康的“气象站”,耳朵便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耳朵不仅仅是个听觉器官,而且与脏腑、经络、腺体关系密切。在人体之中,有9条经脉经过耳朵,耳朵便通过这些经脉与脏腑相通。人体任何部位发生病变,都可以反映到耳朵上来,所以我们也能够通过刺激耳部来治疗疾病。中医利用耳廓来诊治疾病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

人的耳朵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胎儿”的各个脏器都映射在耳朵的相应部位,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廓的相应部位就会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脱屑等。目前已发现,耳朵上有多个穴位分布。经常按摩耳朵,拉耳廓,捏耳屏,拧耳孔,能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调整脏腑的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如经常拉耳朵至耳廓充血发红,对缓解老年性耳聋、耳鸣,有很好的作用。

耳朵由耳轮、对耳轮、耳屏、耳轮脚、耳甲腔、耳垂等结构组成,弄清楚这些结构非常重要。直肠在耳朵上的部位为近屏上切迹的耳轮处,肛门对应的部位在与对耳轮上脚前缘相对的耳轮处,如果患者有直肠、肛门部的疾病,如肛裂、痔疮、便秘、腹泻等,就可以按摩这两处进行治疗。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有一神门穴,如果失眠、多梦就可以按摩此穴进行治疗。三角窝前1/3凹陷处为内生殖器,可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异常以及男子遗精、早泄等病。对耳轮主干在耳背呈“y”字形凹沟,这是耳背沟,也称为降压沟,刺激此穴可以降低血压。

耳朵上的穴位称为耳穴,和身体上的穴位(体穴)一样多,每一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功效,耳穴间的合理配合,对一些疾病具有协同治疗的效果。

脚是人的第二心脏

脚部有60多个穴位,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心脏停止跳动,人就会死亡;第二心脏有了问题,健康也必然会受到损害,所以脚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脚部除了十二正经中的足三阴、三阳经的穴位外,也和耳朵一样,人体的脏腑器官在脚部也有相应的反应点,通过这些反应点可以诊断、治疗相应脏器的疾病。如涌泉穴在足底中,可以治疗高血压、头顶痛、小儿抽搐、休克、癫痫等;肾穴在涌泉穴旁开l寸,与小肠对直,可以治疗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急性腰痛、尿潴留等;头穴在足跟下赤白肉际中点处前1寸,可以治疗头痛,牙痛;膀胱穴在涌泉穴前1寸,主治尿潴留、遗尿、尿失禁等。这些穴位也像体穴一样,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配伍,疗效更加显著。

俗话说:“健康是走出来的。”电视剧《寻秦记》里有一段“走出健康”的故事:项少龙为帮助嬴政夺得太子之位,给异人治病。少龙利用他的医学知识,让人修了一条有鹅卵石铺成的路,叫异人每天在上面来回走两次,结果他的腰痛不治而愈。

“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脚根是人之四根——耳根、鼻根、乳根、脚跟——的根本,我们要经常保健,让根本永存,我们的身体才能百病不侵。

说:“健康是走出来的。”电视剧《寻秦记》里有一段“走出健康”的故事:项少龙为帮助嬴政夺得太子之位,给异人治病。少龙利用他的医学知识,让人修了一条有鹅卵石铺成的路,叫异人每天在上面来回走两次,结果他的腰痛不治而愈。

非洲土著人经常赤足,足部肌肉、韧带结构坚强有力,足底皮肤粗糙耐磨,足弓发育良好。经常赤足,让脚底接触坑洼不平的地面,相当于经常按摩足部,因此,这些土著人身体都很健壮。

“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脚根是人之四根——耳根、鼻根、乳根、脚跟——的根本,我们要经常保健,让根本永存,我们的身体才能百病不侵。

内容来源于网络

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如果您感觉这篇文章触动了你,同时对您的朋友可能也会有所帮助,请分享给他们喔!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dwh/37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