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最后看一遍这21个考点
1.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
胃、十二指肠溃疡占40%~50%,其中3/4是十二指肠溃疡。
大出血部位一般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小弯,多数为动脉出血。
2.上消化道大出血表现
取决于出血的速度和出血量的多少,而出血的部位高低是次要的。
如果出血很急、量很多,则既有呕血,也有便血;
由于血液在胃内停滞时间很短,呕血多为鲜血;
由于肠蠕动过速,便血也表现为鲜红色。
3.肩关节脱位
前脱位最常见,方肩畸形、Dugas征阳性,手法复位为主,现大都采用Hippocrates法。
4.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
可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5.肘关节脱位表现
患处肿痛、不能活动,患者以健手托住患侧前臂,肘关节处于半伸直位,不能被动伸直;
肘后空虚感,可摸到凹陷处;
肘后三点关系完全破坏,失去正常关系;
X线检查可了解脱位情况,有无合并骨折。
6.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
孟氏(Monteggia)骨折,尺骨上1/3骨干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盖氏(Galeazzi)骨折,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
7.伸直型骨折(Colles)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现典型畸形姿势,及侧面看呈银叉样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
检查局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受限。
X线片可见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
8.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或反Colles骨折)
近折端向背侧移位,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与伸直型骨折移位相反。
9.Barton骨折
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这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X线片可与上述两种骨折区别,以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
10.烧伤面积中国九分法
根据实际测量结果,按解剖部位将人体以“九”为单位估算烧伤面积。
儿童则因头部面积较大,双下肢相对较小,随年龄而变,以12岁作为年龄分界线,在计算面积时,相应加减年龄因素。
头颈:9%+(12-年龄)%,双下肢:46%-(12-年龄)%。
11.烧伤补液公式国内常用标准公式:
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m1)=体重(kg)×烧伤面积(%)×1.5,其中胶体:晶体=0.5~1:1,每日生理需要量=ml。
12.烧伤补液方案
迅速恢复血容量是防止烧伤休克的根本。
休克期的定义是:烧伤后48小时为烧伤休克期,进一步划分为伤后第一个24小时和第二个24小时。
13.烧伤液量与时间的分配
输液分配为:
伤后第一个8小时要输入第一个24小时计算总量的一半,余下的一半在后16小时内输入;
第二个24小时的电解质和胶体应为第一个24小时计算总量的一半,水分同前。
14.食管癌病理形态
①髓质型:食管呈管状肥厚,癌肿浸润食管各层及全周,恶性程度高,切成灰白色如脑髓。
②缩窄型又称硬化型:癌肿环行生长,造成管腔狭窄,常较早出现阻塞。
③蕈伞型:癌肿向腔内生长,边缘明显,突出如蘑菇。
④溃疡型:癌肿形成凹陷的溃疡,深入肌层,阻塞程度较轻。
15.胃大部切除术
手术分为两种:
毕Ⅰ式,即胃大部切除术后,将胃残端与十二指肠吻合,优点是操作简单,吻合后胃肠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适用于胃溃疡。
毕Ⅱ式,将残胃与近端空肠吻合,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胃、十二指肠溃疡。
16.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急性穿孔
突发上腹剧烈疼痛,迅速扩散至全腹;
全腹压痛和反跳痛,以上腹为著,肌紧张十分明显,可呈木板样强直;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肠鸣音消失。
腹部立位X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
17.溃疡病大出血表现
失血短期内超过ml时,可出现面色苍白、口渴、脉快有力、血压正常或偏高的循环代偿现象。
失血量超过ml时,可出现明显的休克表现。
18.髋关节脱位
以后脱位最为常见,占全部脱位的85%~90%。复位以Allis法最常用。
19.房间隔缺损
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胸部X线检查:主动脉结影较小,肺动脉主干明显突出,右心房、右心室扩大。
20.室间隔缺损
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有时伴有震颤,肺动脉第二音亢进。
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影增大、肺血管充血、纹理增粗。
分流量大、合并重度肺高压者,肺动脉段突出,甚至呈瘤样扩张。
21.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dwh/1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