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患上类风湿又对疾病不了解你所需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多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常呈对称性,早期症状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困难及发僵,长久不愈的晚期症状则为关节畸形。
本病在我国人中患病率为0.3%,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与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发病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的高峰年龄20-40,而女性则在40-60岁,类风湿关节炎以女性多发,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3倍。
01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和病程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所谓的滑膜炎。正常状况下,关节腔内面有一层精致的滑膜,可分泌关节滑液,以润滑和保护关节。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滑膜产生发炎反应,关节因发炎细胞的聚积而有红、肿、热、痛的现象。这种发炎反应严重时甚至侵犯整个关节,破坏软骨甚至骨骼。若缺乏适当治疗,关节将变形、僵直而无法活动。
此外,活动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中约有5%-15%会出现皮下结节,这是一种发生于皮下面,因发炎作用而变性成纤维组织,分布很广,但好发于较敏感部位如关节伸侧、头皮等,通常不会有太大问题,有时则会导致感染。如果发生在肋膜、眼睛等,则会导致较严重的后果。
02
如何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早期发现以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不可逆病变是诊断的第一要务,但可能必须由医师数次诊查之后才能确定诊断。有鉴于此,美国风湿病学院(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简称为ACR)于一九八七年集合专家重新拟定一套简单而准确的诊断标准:
(1)是否有关节或者关节周围的晨僵,且这种僵硬不适的感觉超过一个小时以上;
(2)是否有三个以上的关节发生肿胀现象,且曾由医师的观察而认识;
(3)关节肿胀是否包括了手部的近侧指关节,掌指关节,或腕骨间关节;
(4)以上关节之肿胀现象是否对称性;
(5)是否在身体特定部位发现皮下结节(类风湿性结节);
(6)血液之特定检查是否发现类风湿性因子;
(7)手部或腕部位的X光检查是否发现有骨头边缘的侵蚀(erosion),或关节周边的骨质疏松现象;
要注意的是,第一至四条必须存在六星期以上。按此标准,如果一个病人符合上述七点中的四点以上,就可被认定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
03
类风湿病的发病特点
1.多与气候变化有关,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发作变化,多发于三月和八月。
2.多发于青壮年,女多于男。
3.对于小儿、男孩发病较多。
4.血型:AB型和A型的人偏多,RF(+)多于RF(-)。
5.更年期和产后妇女发病率较高,对于患者不论男女到了更年期病情往往加重。
6.60岁以上老人,初发此病,其症状和病程通常比较轻。
7.发病初期多见于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脚趾、跖趾酸痛、晨起关节僵硬,继而发展掌、腕、肘、踝、肩、髋关节,大部分患者部位左右对称。病情进一步发展,关节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04
发病诱因
1.感染性病灶: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胆囊炎、中耳炎、肾盂炎、附件炎、阑尾炎、龋齿、牙周炎、齿槽脓肿和化脓,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结核病、痢疾、肝炎等均可诱发类风湿病或加重其病情。
2.气候变化:久居湿地或感受寒冷或冻伤易发此病。
3.其它:劳累、情志、外伤,如关节扭伤、跌伤、骨折等以及常期劳累过度,精神紧张、忧虑、产后或月经过多,大失血等均可诱发此病。
05
类风湿病的功能分级
1级:可做各种活动,一个或多个关节痛,活动轻度受限。
2级:中度受限。虽有一个或多个关节痛肿胀,活动受限,但可以从事一般活动。
3级:明显受限。只能生活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
4级:卧床或坐卧。生活不能自理。此外,还可以从X射线进生功能分级(类风湿关节炎的好发部)
06
风湿类风湿的区别:
类风湿的摡念须与风湿相区别。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随着科技医疗发展,人们对类风湿也认识得越来越清楚。发现大部分风湿表现为多发性大关节炎,关节的炎症不是固定于某一关节,而是能从一个关节向另一个转移(游走性)。且此关节炎较易治疗,治愈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不遗留关节强直和畸形。除此之外,往往对心脏损害很大。这些表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明显不同,故将类风湿从风湿中分出。因两者有相似之处,又有些明显不同的地方-----类似而又不是,故称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cs/8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