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肌学习笔记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9/5608569.html
1.腰大肌的解剖位置及肌肉起止点:腰大肌起于第十二胸椎和一到五腰椎椎体的侧面及横突的前面和下缘,止于股骨小转子腰大肌大部分位于L1-L4椎体与横突之间陷沟内。其上部肌纤维可延伸至后纵隔最下部膈肌的后方(由此想到咳嗽时腰痛加重可能与腰大肌也有关)。以肌齿形式分别起于相邻的椎骨的椎体和椎间盘边缘,并附着于L1-L4椎体以及其横突前面和下缘。(1解剖学图谱上的资料,腰五横突有腰大肌的肌肉附着,但是尸体解剖显示腰大肌只附着于腰一到腰四的椎体及横突。个人认为即便是腰五有腰大肌附着临床意义也不大,因为越是靠近上面的肌肉附着点应力性越大,腰五已经是最下面的部位,在脊柱活动时的作用不是很大了。2根据腰大肌附着于横突的前面和下缘这句话考虑,在针刺腰二、三、四横突治疗腰大肌损伤时,针刺部位应该是先针刺到横突的骨面然后把针尖斜向横突下缘的方向才能有效的针刺到腰大肌)。L3横突最长,该处的肌腹横经最宽,是腰大肌肌纤维最集中部位(此处是治疗腰大肌的重点部位)。L1-L4椎间孔位于肌肉附着处的后方,腰椎横突前方,腰脊神经由此发出。腰丛主要由L1-L4脊神经前支组成。其中大部分由椎间孔发出后直接穿过腰大肌(因为腰一到腰四的脊神经都直接穿过腰大肌,所以腰大肌受损伤是腰痛的重要原因)。部分在腰大肌内形成丛,其分支再从肌肉前面及外侧边缘穿出。股神经大部由Ll-L4组成,其次为L2-L4神经组成。有一侧由L1-L3组成。它们穿入腰大肌纤维后部,于L4平面在腰大肌外侧缘穿出。位于髂肌和腰大肌之间,与它们一起沿骨盆下行在腹股沟韧带后方,通过肌腔隙达大腿根部的股区。腰大肌和骼肌最终汇成一位穿过肌腔隙,由内上向外下方向在闭孔外肌前面,耻骨肌上方止于大腿根部内侧股骨小转子。2相邻肌肉组织:

A.与起点相关:

T12,L1-5椎体,横突:

斜方肌(全部胸椎棘突及棘上韧带),背阔肌(T7-12,L1-5棘突),下后锯肌(T11,12,L1,2棘突),横突棘肌(横突,棘突),骶棘肌,腰方肌(与横突相连),

B.与止点相关:

股骨小转子

髂腰肌止点

股骨大转子

梨状肌,臀中肌臀小肌止点

股骨转子窝

闭孔内肌,闭孔外肌止点

股骨转子间嵴(股骨背面)

股方肌止点

股骨臀肌粗隆(股骨背面)

臀大肌止点

股骨前面

由内到外: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起点

股骨背面

由内到外:股内侧肌起点,耻骨肌止点,短收肌止点,大收肌起点,臀大肌止点,股二头肌短头起点,股外侧肌起点。

股骨内上髁后面

大收肌止点,腓肠肌内侧头起点

股骨外上髁后面

由内到外:跖肌起点,腓肠肌外侧头起点,腘肌

股骨上的附着肌肉

C.与髋骨相关肌肉:

(1)髋骨外侧面:

上缘,髂后上棘向前肌肉依次排列:臀大肌,骶棘肌,背阔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阔筋膜张肌.

髂前上棘: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近前面端)

髂骨翼:臀中肌,臀小肌 

(2)髋骨内侧面:

上缘:从后向前依次为:腰方肌,腰横肌。

髂前下棘:股直肌

髂窝:髂肌

D.与腰大肌运动相关肌肉

(1)与脊柱运动相关:

(a)脊柱前屈:

髂腰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b)脊柱背伸:

竖脊肌,横突棘肌,臀大肌

(c)脊柱侧屈:

腹直肌(同侧),腹外斜肌(同侧侧屈+向对侧回旋),腹内斜肌(同侧侧屈+同侧回旋),竖脊肌(同侧),腰方肌(同侧),腰大肌(同侧),横突棘肌(同侧+对侧回旋)

(d)脊柱旋转:

腹内斜肌(同侧回旋+同侧侧屈)+对侧腹外斜肌,横突棘肌(对侧回旋+同侧侧屈)

(2)与骨盆运动相关:

(a)骨盆前倾的肌群:

髂腰肌,缝匠肌,股直肌,臀中肌臀小肌前部肌束,耻骨肌,股薄肌,长收肌。竖脊肌(上固定时)

(b)骨盆后倾的肌群:

腹直肌,腹外斜肌(两侧同时远固定),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后部肌束,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

(3)与大腿运动相关:

(a)大腿在髋关节处屈肌群:

髂腰肌,缝匠肌,股直肌,耻骨肌,阔筋膜张肌。

(b)大腿在髋关节处伸肌群:

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大收肌

(c)大腿在髋关节处外旋:

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股方肌,闭孔内外肌,缝匠肌

(d)大腿在髋关节处内旋:

耻骨肌,大收肌,臀中臀小肌前部肌束,阔筋膜张肌,

(e)大腿在髋关节处外展肌群

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阔筋膜张肌

(f)大腿在髋关节处内收肌群

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3运动分析:当腰大肌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和旋外。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躯干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躯干前屈和骨盆前倾。4神经支配:

腰大肌的神经支配由L1-L3神经分支进入肌肉支配该肌。发自脊神经腰丛的肌支。主要由L1-L4脊神经前支组成。其中大部分由椎间孔发出后直接穿过腰大肌。部分在腰大肌内形成丛,其分支再从肌肉前面及外侧边缘穿出。腰大肌的神经支配由L1-L3神经分支进入肌肉支配该肌。

*密切相关的N------股N

股神经大部由Ll-L4组成。它们穿入腰大肌纤维后部,于L4平面在腰大肌外侧缘穿出。位于髂肌和腰大肌之间,与它们一起沿骨盆下行在腹股沟韧带后方,通过肌腔隙达大腿根部的股区。股神经进入肌腔隙由原来位于髂肌和腰大肌之间转向位于腰大肌前方,被共同包裹在髂腰肌筋膜鞘内与髂耻弓紧密相邻。

*肌腔隙:

肌腔隙内肌肉神经的解剖关系:肌腔隙是由髂骨、腹股沟韧带、髂耻弓围成一密闭的骨筋膜间隔。髂肌肌纤维位于外侧,腰大肌肌纤维位于内侧。股神经进入肌腔隙由原来位于髂肌和腰大肌之间转向位于腰大肌前方,被共同包裹在髂腰肌筋膜鞘内与髂耻弓紧密相邻。股外侧皮神经位于肌腔隙外侧近靠髂前上棘内侧,穿过肌腔隙后分布于股外侧皮肤

股神经与腰大肌的关系:股神经在其行程中与腰大肌关系密切,尤其在肌腔隙内。一旦腰大肌痉挛、肿胀可使肌腔隙内压力增高,不同程度挤压股神经于腹股沟韧带处使其嵌压,如不及时处理,使其进一步发展,可以发生股神经麻痹。股神经损伤表现为①运动障碍:股前肌群瘫痪,行走时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②感觉障碍:股前面及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③股四头肌萎缩,髌骨突出。④膝反射消失

5病因

(1)急性腰扭伤后及长期反复的腰肌劳损。

(2)治疗不及时、处理方法不当。

(3)长期反复的过度腰部运动及过度负荷,如长时期坐位、久站或从弯腰位到直立位手持重物、抬物,均可使腰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久而久之可导致慢性腰肌劳损。

(4)慢性腰肌劳损与气候、环境条件也有一定关系,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都可促发或加重腰肌劳损。

(5)周圣媛医生提供:腰大肌与腹腔内紧邻的器官引起的一些临床症状,如不明原因的长期便秘,子宫肌瘤、频发性盆腔炎,肾炎(肾结石或肾囊肿使肾体积增大挤压腰大肌)慢性阑尾炎(日久感染腰大肌)、前列腺炎等内科疾病都会和腰大肌有关,它们之间会相互影响,如临床阑尾炎引起的腰大肌综合症,很多女性朋友患了妇科病,都会伴有腰疼,因此腰大肌与妇科疾病有很大的关系;

6典型临床表现:

1、翻身痛;2、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会引起腰腿痛;3、有深在的叩击痛;4、臀部歪向一侧;5、小腿的外侧痛;6、膝关节内侧痛;7、早晨不能久睡;8、生理曲度变直(垫高腰部可缓解疼痛);9、腹股沟痛。

7诊断

1.腰部酸痛或胀痛(慢腰大肌损伤性),部分刺痛或灼痛(急性损伤,以腰大肌痉挛为主)。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4.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2.腰大肌损伤常见发生在体位突然变更不当及负荷超限时,例跨栏、鲤鱼打挺等具有暴发力性动作时(急性腰痛的原因),或腰部反复用力扭转劳损(慢性腰痛原因)。一旦腰大肌损伤发生痉挛、肿大,由于其解剖特点,损伤着力点主要发生在L4椎体及横突处、肌腔隙处、股骨小转子处,其疼痛也就发生在此三处。主要以L3椎体及横突处。查体时,该处可有压痛、局部紧张,疼痛还可沿腰大肌的走向一直牵涉到大腿根部内侧小转子其附着点处。此外由于股神经在其行程中与腰大肌关系密切,尤其在肌腔隙内。一旦腰大肌痉挛、肿胀可使肌腔隙内压力增高,不同程度挤压股神经于腹股沟韧带处使其嵌压,如不及时处理,使其进一步发展,可以发生股神经麻痹。从而继发股四头肌瘫痪、萎缩等严重后果[4-6]。临床上对此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即可产生上述严重后果。

8鉴别诊断

1、肾结石与输尿管结石:而结石引起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或输尿管完全性梗阻时,出现肾绞痛。疼痛剧烈难忍,为阵发性,病人辗转不安,大汗,恶心呕吐。疼痛部位及放射范围根据结石梗阻部位而有所不同。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或上段输尿管梗阻时,疼痛位于腰部或上腹部,并沿输尿管行径,放射至同侧睾丸或阴唇和大腿内侧。因而临床上常将其误诊为输尿管结石。虽然髂腰肌筋膜炎患者与输尿管结石患者症状相似,容易混淆,且临床发病率低,临床上常将其误诊为输尿管结石。但只要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结合辅助检查及试验性治疗,鉴别诊断髂腰肌筋膜炎与输尿管结石并不困难。鉴别要点为:①发病年龄,髂腰肌筋膜炎患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及年青女性或体质较弱者;而输尿管结石患者常见于青壮年。②详细询问病史,髂腰肌筋膜炎患者发病前常有重体力劳动及不恰当劳动姿势史;而输尿管结石患者则常突然出现疼痛。③体格检查,髂腰肌筋膜炎患者沿髂腰肌走行区有压痛,并常有一“压痛点”,且疼痛与体位有关,活动后加重;而输尿管结石患者则患侧肾区叩击痛为阳性,疼痛与体位及活动无关。④辅助检查,髂腰肌筋膜炎患者检查B超。x线,尿常规常无阳性发现;而输尿管结石患者检查B超,x线,尿常规则常有阳性结果。⑤治疗原则,髂腰肌筋膜炎患者常采用卧床休息,局部热疗,激痛点针刺疗法、药物封闭,活血化淤及松弛肌肉等保守治疗;而输尿管结石患者则必须解除梗阻。⑥预防措施,髂腰肌筋膜炎患者应注意避免重体力劳动不恰当劳动姿势,并须加强锻炼身体;而输尿管结石患者则多饮水多活动,定期复查。2、还应与阑尾炎,附件炎,腹膜后肿瘤等引起腹部疼痛的疾病相鉴别。

3由腰大肌损伤引起的腰腿痛症状明显不同于坐骨神经性腰腿痛,病人除有疼痛向大腿根部放射外,还具有髋膝伸直、后伸等功能障碍。

4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

腰肌劳损是局部软组织的损伤,而腰突症是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的症状,鉴别这两个病,最简单的就是腰大肌损伤疼痛1早晨翻身疼痛2咳嗽,反射性痛,弯腰加重,3向前弯腰疼痛,4腰部没有压痛。有腰大肌损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及体征。腰椎间盘突出症会有疼痛放射到臀部大腿、小腿或是脚的症状;疼痛传导是电击样传导。直腿抬高实验阳性。

5腰大肌脓肿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X线表现,诊断一般无困难,但确诊还需靠细菌学和病理学检查。本病应与脊柱的化脓性骨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布氏杆菌病、伤寒、梅毒、放线菌病等炎症作鉴别。此外,还应与自发性寰枢关节脱位、间隙退化、骨髓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半椎体畸形、先天性椎体融合和脊柱肿瘤相区别。

1.疼痛:多为轻微钝痛,休息则轻,劳累则重,咳嗽、打喷嚏或持物时加重,但夜间病人多能较好地睡眠,这与恶性肿瘤不同。患者诉说疼痛部位有时和病变不一致,胸腰段病变的患者常诉腰骶部疼痛。如不仔细检查,或仅摄腰骶部X线片,往往会漏诊。后凸畸形严重者,可引起下腰劳损,产生疼痛。如病变压迫脊髓和神经根,疼痛可能相当剧烈,并沿神经根放射。

2.姿势异常:病变部位不同,患者所采取的姿势各异。颈椎结核病人常有斜颈畸形,头前斜,颈短缩,一直用双手托住下颌。胸腰椎、腰椎及腰骶椎结核患者站立或走路时尽量将头与躯干后仰,坐时喜用手扶椅,以减轻体重对受累椎体的压力。腰椎结核患者从地上拾物尽量屈膝、屈髋,避免弯腰,起立时用手扶大腿前方,这称为拾物试验阳性。

3.脊柱畸形:以后凸畸形最常见,多为角形后凸,侧弯不常见,也不严重。

4.脊柱活动受限:由于病灶周围肌肉的保护性痉挛,受累脊柱活动受限,运动幅度较大的颈椎和腰椎容易查出,活动度较小的胸椎则不易查出。

脊柱的正常活动有屈伸、侧弯和旋转三个方向。寰枢关节主要是使头旋转,如该关节受累后,头部旋转功能大部丧失。不能合作的较小儿童,可被动活动该关节,以观察活动受限情况。被动活动时不可使用暴力,以免造成脱位、截瘫,甚至突然死亡。检查腰椎活动时,使患儿俯卧,医生用手提起双足,使骨盆离床,观察腰椎后伸情况;然后让患儿伸膝坐于床上,观察腰椎的前屈功能。

5.压痛和叩击痛:因椎体离棘突较远,故局部压痛不太明显;叩击局部棘突,可引起疼痛。

6.寒性脓肿:常为患者就诊的最早体征,有时将脓肿误认为肿瘤。有时脓肿位置深,不易早期发现,因此应当在脓肿的好发部位去寻找脓肿的病灶。

7.脊髓受压现象:有的病人因出现截瘫方来就诊。即使病人没有神经障碍的主诉,医生也应常规地检查双下肢的神经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早期脊髓受压现象.

6腰大肌脓肿应该如何诊断?

1.疼痛:多为轻微钝痛,休息则轻,劳累则重,咳嗽、打喷嚏或持物时加重,但夜间病人多能较好地睡眠,这与恶性肿瘤不同。患者诉说疼痛部位有时和病变不一致,胸腰段病变的患者常诉腰骶部疼痛。如不仔细检查,或仅摄腰骶部X线片,往往会漏诊。后凸畸形严重者,可引起下腰劳损,产生疼痛。如病变压迫脊髓和神经根,疼痛可能相当剧烈,并沿神经根放射。

髂腰肌筋膜炎多由长期弯腰或腰部姿势不良所致。如长距离开车、长期伏案工作或学习,临床表现为腰下部及臀部隐痛、上楼时疼痛加重,休息好转,反复发作。病理机制为髂腰肌筋膜的劳损、变性纤维化,产生条索状硬结,压迫末梢血管,使局部组织代谢发生障碍,组织胺及激肽类物质增高而出现疼痛。临床表现为患侧腰腹部及、臀部、同侧大腿内侧和睾丸或阴唇疼痛,疼痛剧烈时病人辗转不安,上楼时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可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活动后症状进一步加重。常被误诊为泌尿系结石,阑尾炎,附件炎,腹膜后肿瘤等引起腹部疼痛的疾病。最佳治疗方法,便是检查并固定引起疼痛的激痛点针,然后用激痛点针刺法灭活激痛点。一般1-3次即可完全解除疼痛。

9损伤常见原因及常见部位:

腰大肌损伤常见于:1、体位突然变更不当;2、负荷超限时;3、腰部反复用力扭转劳损。

其损伤最长见的部位:1、腰三横突;2、肌腔隙;3、肌骨小转子处。

10治疗:首先需要判断的是虚证还是实证,因为内经条文有云:“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在证实患者确实属于咱们针刺按摩治疗范围以内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以下治疗:

(1)L2,L4棘突旁阳性点,

(2)L5,骶1做到筋膜板,

(3)屈膝,屈髋找到股骨小转子

(4)髂前上棘与肚脐连线中点

(5)腰三、腰四横突

王韦厚医生:腰痛的患者,让病人俯卧在床上,从12胸椎旁开2寸左右处按压,同时让病人深呼吸,按压与呼吸配合,呼气时顺势下压,吸气时随之起伏,往返两次后,深部的肌肉痉挛可以缓解。然后让病人仰卧位,屈胯屈膝,外展膝关节,拉伸腰大肌

刘森理医生提供,标准化手法治疗腰大肌

腰大肌紊乱症是各种原因导致腰大肌紊乱,刺激或嵌压了其中的神经而产生疼痛,发为腰大肌紊乱症,也被称为腰大肌综合症,有的将其归属于腰肌劳损范畴。目前临床上对腰大肌紊乱症的专一论述较少,标准化手法治疗更少,因此,现将总结的五步法(正按要部.背侧推按.腹侧推按.背侧摇按.腹侧推揉)治疗腰大肌紊乱症的标准化.程序化.手法治疗,介绍如下:一腰部的推拿1患者姿势:腑卧位。2术者手法:先用衮法,最后推按椎旁患侧竖脊肌。3作用和目的:通过术者手法从穿过竖脊肌渗透到腰大肌,达到放松腰大肌。二背侧推按1.患者姿势: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健侧在下,健侧下肢屈曲,患侧下肢伸直,微有屈曲动作,膝盖放在健侧胫骨平台下,健侧脚尖盯着患侧跟腱。要求患者的枕头不低于患者的肩宽长度,健侧上肢外展,前臂上屈,患者手放于颈部,肘尖搭在健侧肘上。2.术者手法:双手拇指并拢推按竖脊肌前下缘。3.作用和目的:让力从竖脊肌下缘进入腰大肌,以达到解除痉挛,消肿解痛。三腹侧推按1.患姿不变。2.术者手法:(1)术者双手四指并拢放在竖脊肌外下缘,掌指关节为发力点向前下推按,同时指面有一个前下弹按动作,双指拇指并拢仅起辅助动作。(2)双手拇指并拢或单手拇指放在竖脊肌外下缘,特别是拇指放在第四腰椎横突下缘,着重用力,要有触到腰大肌的手感。3.作用和目的:双手四指的推按几乎能使大部分腰大肌同时受到和缓之力,并能从第四腰椎横突前下直接受力。

四背侧摇按1患姿不变。2术者手法:术者坐在按摩床上,用肘尖对准横突进行摇按。4作用和目的:减轻横突的疼痛。五腹侧推揉1患姿不变。2术者手法:(1)用肘尖先对准横突尖推按,再移至腰大肌窝,渗透至腰大肌。(2)用前臂从L2—L5椎旁滚按。(3)患姿变为仰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外展放于术者膝上,术者双手重叠四指并拢用指腹揉股骨小转子。3作用和目的:从腹侧松解腰大肌和横突,消除小转子的无菌性炎症。六注意事项:1手法要柔和渗透有力,而且又要有观赏性.连贯性。2作手法时,一要稳定患姿,二要手法到位到点。3切忌损伤浮肋。七临床体会1腰大肌位于脊柱腰段两侧,起自第十二胸椎体.上四腰椎体和椎间盘的侧面,以及全部要醉的横突。肌束向下,联合髂肌,二者形成共同腱,穿过腹股沟韧带深面。外测不得肌腔隙,止于股骨小转子。此肌收缩时,可屈大腿并使大腿外旋,大腿固定时,屈脊柱腰段及髋关节。受腰丛的肌支(T12.T1-4)支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有急慢性损伤,有感染性和无菌性炎症,但终归于紊乱状态,压迫神经,产生腰痛为主伴有下肢大腿外测疼痛发麻的症状,也有小转子处疼痛,上楼时抬腿受限或酸痛困胀症状

刘银花医生提供的治疗:1,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按压或用0.50*50的圆利针针刺,这个位置要注意髂总动脉,不能伤到髂总动脉。2,腰2.3.4横突和腰椎棘突旁。3,股骨小转子:让患者屈膝屈髋,外展,外旋的体位,在内收肌下方,向后,的骨性突起就是股骨小转子,按压,针刺都可以。4,腰五与髂后上棘联系的中点也要做,这里附着着好几块肌肉。5,这块肌肉和髂腰肌都止于股骨小转子,髂腰肌起于髂窝,瘦弱的人也可以再髂窝内按摩。6还有腰方肌要检查,是相邻关系,都会互相影响。7经络取穴可以用连山八卦的膀胱肾经的穴位:委中,束骨,阴谷,太溪。8,也可以对侧的灵谷大白,同侧的婉顺一二。

周新兰医生提供:湿腰痛早晨黄酒冲服肉桂粉效果比较好辛老师说过可以用志室透肾俞也可腰部五行针,腰一到腰五旁开一寸,皮下刺针尖朝外,针后皮肤发热效果好。针灸取穴可以选用太冲因为在三厘米之内也可以选用中渚在臀部找阳性点治疗.体质虚弱者可以加艾灸肾俞命门足三里等可以脾肾同治,下三黄找阳性点治疗。腰方肌和对侧的臀部相互牵拉,如果治疗同侧腰方肌效果不好。要考虑到对侧的臀部肌肉。可以在肌肉层上下对刺一下。

11预防:

腰大肌劳损的腰痛是可以预防的。首先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长年坐着的人,腰背肌肉比较薄弱,容易损伤。因此,应有目的地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如做一些的屈、后伸、左右腰部侧弯、回旋以及仰卧、起坐的动作,使腰部肌肉发达有力,韧带坚强,关节灵活,减少生病的机会。肥胖者应减肥,以减轻腰部的负担。其次要注意自我调节,劳逸结合,避免长期固定在一个动作上和强制的弯腰动作,如站久了可以蹲一蹲,蹲下不仅使腰腿肌肉得到放松休息,而且也减少了体能的消耗。

再就是注意生活中的各种姿势,如从地上提取重物时,应屈膝下蹲,避免弯腰加重负担;拿重物时,身体尽可能靠近物体,并使其贴近腹部,两腿微微下蹲;向高处取放东西时,够不着不宜勉强;睡眠时应保持脊柱的弯曲等。避免潮湿和受寒也是很重要的。

刘银花医生:八段锦里的五劳七伤向后瞧能锻炼腰大肌。还是穆大夫说的,在床上跪着走也可以锻炼腰大肌。

董人宁医生:站桩内扣膝盖放松了腰大肌外静内松静力锻炼使肌肉中休息肌得到锻炼平时肌肉中只有20%的肌肉在起作用,完成80%的功能这也是为什么会在整条肌肉上形成很小的条索保持一个静止的姿势使得主动肌和拮抗肌得到平衡一致的锻炼锻炼腰大肌气沉丹田深长呼吸锻炼了腰方肌

12针刺、刺血的临床操作及注意事项:

腰痛病人的刺血的禁忌:一、身体虚弱的慢性腰痛患者,肾虚腰痛患者(就是隐隐作痛的那种,如果是有肾的病变,也要查胸10-12椎旁的阳性反映点)先艾灸神阙,足三里,涌泉,气海,关元,命门。三天后刺血。二、伴有严重的心脏病,这样的患者不接。刺激过大会引起心脏病发作。三、白血病及大出血的病人,不能刺血治疗。四、孕妇或妇女月经期禁刺。五、病人过度疲劳、过饥过饱、酗酒后、精神过度紧张者均不宜刺血。

腰部疾病的刺血:

腰椎突出症,急性期首选是刺血,首选委中刺血,找大的瘀洛,皮下络脉刺血。

刺血或者刺血拔罐,站或者卧位。体质好的,不晕针的,站位刺血,后面最好放一个凳子,防止刺血中晕针。

刺血一般是浮络刺血,不扎青筋,再在命门和肾俞找一到两个点放血,不能多,要不第二天会痛,没有淤络和青筋,就只在痛点刺血,时间5-10分钟,可以出血多一些。如第二天痛,扎解穴。身体虚弱的10-15天一次,体质特别好的可以三天刺血一次。腰椎突出症,刺血和局部解结,是最主要的,体质虚的一定不要忘了艾灸,足三里多气多血,神阙,气海,关元,命门

13腰椎疾病快速检测

1、如果膝关节上下楼疼可在腰二、三找原因;

2、如果腰部疼直接找腰三、四;

3、如果腿的外侧痛查腰四、五;4、如果腿的后侧疼痛找腰五和骶一;

5、如果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找椎间盘;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找椎管狭窄;6、如果大小便异常,说明髋关节可能障碍,

7、如果大腿内侧受限找骶髂。8、一侧疼为腰突。

9、两侧疼为椎管狭窄。

10、三点疼为膨隆,疝。

11、中间疼为伤筋。

12、三年以上可钙化增生。

13、向后鼓为后突。

14、脊柱塌陷为前突,再者为滑脱。

15、两节一侧疼为捻转。

16、交叉疼为旋转。

17、3节一侧疼为风湿。

18、4、5两侧疼为肾虚。

19、5、1两侧疼为风湿。

20、肌肉僵硬(晨僵)、腰椎活动受限为脊柱强直。

14肾脏的体表投影及腰三横突定位及临床表现、八个压痛点

腰部和腰骶部压痛点检查(8个压痛点)

腰椎横突尖压痛点——第12肋骨下缘压痛点——腰椎棘突端和骶中嵴端压痛点——腰椎板和骶骨背面压痛点——腰椎后关节压痛点——骶棘肌下外端附着处压痛点——骶嵴压痛点——腰部深层肌和腰背筋膜压痛点。

腰三横突的定位:在腰二腰三椎间隙划一条横线,在后正中线旁开五到六cm划一条纵线。腰三横突在竖脊肌的外侧缘。腰三横突最长,所以受力最多。

腰三横突临床表现:

1.一侧或者两侧慢性的酸痛或者持续性疼痛。

2.它的疼痛可以影响到臀部、大腿的内侧和前侧,它有一个特点,疼痛不会超过膝盖。当你向健侧侧曲或者旋转的时候疼痛是会加重的。但打喷嚏不会有影响。(如果打喷嚏腹内压增高时疼的厉害,那是腰大肌的损伤)

3.腰三横突的位置有明显的压痛。腰三的压痛一般都伴有腰二腰四的压痛,所以应该一起治疗。

首先,L2棘突下划横线平对的是腰三横突,肾脏的下缘体表投影就在L3横突上2到8.5厘米范围。(见下图)

15病案汇总:

王虹医生病案:

**病案

近期的一位女性患者的病案。不孕,L下腹痛时痛,腰部经常累痛。西医B超正常,行腹腔镜检查无异常。第一次来诊时针对不孕考虑,未查腰大肌,,再诊时适逢L下腹痛,诉经常排卵后出现类似痛,坐后起来加重,查其腰背伸不利,考虑腰大肌问题,卧位腰部处理阳性点,仰卧点按腰大肌肌体做抗阻力运动后,起来腹痛消失,腰部活动自如。

***治疗:

a)在腰椎正中线旁开3~4CM处(可以靠里一些避免伤及肾脏),针刺在第2,第3,第4,第5腰椎的横突之间。直刺。针通过横突后可达腰大肌。如针尖遇到横突,则稍提针改变些方向即可刺入。可用0.24*75mm以上的针。

b)L4横突边斜刺进针,针长一些达到椎体

C)仰卧位点按肌体同时做抗阻力运动,屈髋屈膝再伸直。或仰卧位双侧大腿的约下2/3悬于床边缘外,膝盖屈曲小腿悬垂,医者用手压住患者大腿面膝盖前缘,让患者做抗阻力上抬大腿运动。

d)反背法治疗腰大肌损伤

董人宁医生病案:

美国医生治疗髂腰肌

住在Alhambra的Janet(白人),女,49歲,三天來突然小腹持續性疼痛,以左側為主,總想小便,頻上廁所,小解後仍然小腹痛不止。急診去Kaiser,未查出異常,醫生給予止痛片以緩解小腹痛,可是無效。又找泌尿科醫生急診,血液、小便實驗室檢查均無異常。小腹痛已持續三天餘,醫生又查不出原因,病人卻痛得徹夜未眠,Janet心中緊張萬分,不知得了何種怪病。   星期天下午我突然收到Janet丈夫來電,要求急診,看看針灸中醫能否幫到他妻子。診所中我見Janet因又痛又緊張,二手發冷,眼睛都哭得有些紅腫了,一面抽泣,一面訴說,又帶希望,又抱懷疑,戰戰競競地訴說經過,現在是走投無路,來試試針灸中醫能否幫到她。   體檢後,我發現Janet的病是髂腰肌損傷,便追間她丈夫,Janet是否做過劇烈運動。原來夫妻倆均喜歡做瑜珈和跳舞。Janet身體修長,一對明亮的大眼睛,一副典型的舞蹈好身材。據說特別喜歡跳中國30年代上海百樂門的舞蹈。這時我才清楚:很可能跳舞不當,拉傷了髂腰肌,傷勢較重,刺激盆腔內的膀胱而尿意頻繁。泌尿科醫生檢查泌尿系均正常,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髂腰肌損傷可以引起尿頻癥狀,課本上也沒有,這也怨不了他。   我是運動醫學的專科醫生,有40年經驗,所以我很快找到了病因。針灸治療後,疼痛評分即從原來的7-8降為2。經解釋,小腹痛又明顯緩解,Janet差不多破涕轉笑了,她丈夫也如釋重負,既高與,又驚呀針灸中醫如此神奇。   髂腰肌損傷常構成腰腿痛的病因,但以髂前上棘和大腿根部前側痛,或小腹痛為主。病人經西醫各科檢查治療,均無效果,遂成慢性疼痛,甚至舉步行走困難,成為久治不癒的怪病。我曾見過此類病人,嚴重者行走不到米便不得不坐下休息。   復旦中醫用九歧星煞針法,對此幾乎沒有不可治癒的病例。髂腰肌損傷是常見病,可是病人,甚至很多醫生連髂腰肌損傷的名稱都沒聽說過。病人長期疼痛,東看西看,亳無效果,苦不堪言。

16理论拓展:

(1)董人宁医生提供,站桩强身的原理:

于永年教授是一位品德高尚的站桩大师,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站桩事业,并无私地为各地的学生传授大成拳养生桩,为他们带去了健康,使他们受益。他运用自己的现代医学知识来研究和发展站桩功,从老子道德经的高度来阐释站桩运动。没有他的传承与钻研,我们很难理解和学习这门高深的学问。

经过于永年教授的研究,站桩中的紧松与体育运动的伸展动作不同,它指的是肌腱和“休息肌”。肌腱是将肌肉的两端连接到骨骼的部分,“休息肌”是反向收缩的肌肉。站桩能训练这二部分肌肉像一块肌肉那样工作。王芗斋前辈能够运用他全身的力量,他的肌肉和肌腱能够一起发力。于永年教授认为,身体的每块肌肉都产生一定比例的力量,因此合起来的力量就比使用单一肌肉块更强有力,更稳固。这也是肌肉若一的功夫。

肌肉之间的连接就是于永年教授所说的“三肌肉理论”,又称为“三驾马车”理论。马车由三匹马拉着。中间的那匹马是主马,通常做了所有的工作,旁边两匹马就偷懒,只是在两边随着走不出力,这两匹马没做任何事情。在这个理论中,中间的那匹马就是主要的工作肌,它会自然而然地工作,不需要更多的训练。而左边的马就像是肌腱,它们很弱,需要锻炼。右边的马就是“休息肌”。通过训练,它能变得很强健。运用这种思想,你就可以减少中间那匹马的用力,它不用使出全部力量,而每匹马只要用三分之一的力量就可以了。当训练达到更高层次,每块肌肉都可以发出百分之百的力量。对于养生训练来讲,学习站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增加力量,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针灸甲乙经》:“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气冲穴

(2)王虹医生:***其他延伸

上周房间讨论腰方肌时,有一位学友说把人看成4只脚走路,当时就突然联想到腰大肌与胸大肌相对应,后来又想到髂肌与肩胛下肌相对应。只是这样一想,在学习腰大肌查找资料时发现这样一个病案,似乎验证了我的假想。

“我前一段治疗一例术后感染之髂腰肌积液,抓捏对侧胸大肌二次,筷子顶捣肩胛下肌5次,使其症状全部消失。这个病人术后感染六七个月,右侧腰腿麻木疼痛,四个月时多了左侧肩周炎。我昧心按两个部位治了,其实肩周炎是虚象。胸大肌和肩胛下肌僵痛。”

(3)西医手术疗法治疗腰痛的弊端:

肌肉等软组织损伤是导致腰腿痛的第一因素,而椎间盘突出是一个很重要的继发因素。西医的治疗着眼于这个继发因素,通常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由于解除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也是我在十几年的临床实践,多例腰突症的大手术治疗中所证实的。由于没有考虑引起腰突症的第一病因,致使部分病人术后留有后遗症,下肢根性症状消除了,但腰痛症状没有解决,或部分病人在几年后于同一节段或相邻节段复发。

(4)筋膜效应

筋膜支持点:在浅层肌组织中的阔肌,长肌的中央(段)的张力点,也叫肌肉收缩支持点,均为筋膜组织,因该部位是承受力点,机体本能的代偿,使该部位筋膜结缔组织变韧、变实,形成伪韧带或筋膜板等。供长肌、阔肌中段(央)收缩时起支持之用。支持点的特定部位:

(1)各种长肌的中段均有支持点,如腓肠肌外侧头中段有支持点;

(2)各种圆肌、扁肌,中央均有支持点,如臀大肌中央;

(3)特别是腰L1~5段腰髂肋肌之中段也有支持点,即临床常见的第三横突综合征病因在此。支持点是肌组织收缩时最大应力点,也是易损点。

通过对筋膜的解剖分析和力学特点以及筋膜功能的认识,明白筋膜劳损在软组织病损中是一个主要的病位,通过对筋膜劳损的有效的治疗,在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是非常的关键。可以这样说,通过对筋膜病损的治疗,治愈了大部分软伤病。

(5)筋膜鞘狭窄症

把腰部浅、深二层筋膜作为一个腱鞘。此腱鞘为全身最大腱鞘之一,狭窄时症状较重。腰筋膜是全身最厚、最大、最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之一,分浅、深二层,它形成骶棘肌的肌纤维鞘。向上附着于第十二肋下缘,向下附着于髂嵴,向内附着于棘突、横突,向外浅深二层筋膜愈合构成腹肌的起始腱膜。该腱鞘是全身运动量最大、受力最强的腱鞘,它负担着上身重量及肩负外界重量,该部是腰L4/5至L5/S1传递到下肢之枢纽,该部又是全身最薄弱之处,也是发病率最高,症最重之处。由于活动频繁,在动静力劳损致动静态平衡失调,其内压增高,形成筋膜鞘狭窄症。症状有放射性或连续性疼痛、酸痛、麻木、肢冷等症。

(6)朱素伟医生:腰大肌和胸大肌有相识之处,做治疗时是否可以考虑治疗对侧的相关肌肉

(7)戴涛医生:腹股沟管是腹外斜肌卷曲的部分,当腰痛腹痛的时候在处理了腰大肌和腹外斜肌以后还是不彻底是,需要按摩腹股沟管这个部位

你的一次分享动作,可能会拯救无数人的命运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ys/8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