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大讲堂第二讲手阳明大肠经篇

肺经在那桡骨骨头的内侧,大肠经在外侧。先讲五腧穴,大肠经是阳经,所以五腧穴属性就改变了,变成金(井)水(荣)木(俞)火(经)土(合)。五腧穴的阴阳五行的性改变了,叫做金水木火土。

阴经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说下为什么阳经以金开始,阴经以木开始,因为我们人体正常的话是阴升阳降,木性轻扬上升,金性重沉下降,所以阴经的井穴为木性,阳经井穴为金性。   大肠经的五腧穴分别为:商阳穴(井),二间穴(荥),三间穴(输),阳溪穴(经),曲池穴(合)。

大肠经的循行时间为早上5-7点,《内经》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又云白肠”。大家要注意,小肠是受盛之官,泌别清浊的。

大肠在体内是从右下腹起,补充一下,小肠与大肠接口的地方就有盲肠在那里,右边上升为升结肠,然后在肚脐上方横过至左边称为横结肠,再往下至直肠接肛门,往下的称降结肠,中医里把直肠也作为大肠的一部。知道这个结构图,当我们便秘的时候,绕肚脐顺时针按摩可以帮助排便,逆时针按摩可固便。大肠经从商阳穴开始,迎香穴结束,方向是手走头。

记住经络的循行路线对于我们针灸穴位治疗非常重要,因为有些人的痛症就是在经络上治,知道其痛或其病在什么经络的循行路线上,就可以依经取穴,治疗起来就有目标,而且效果更好。大肠经第一个穴道是商阳。商阳穴是大肠经的井穴,金性。

位置在食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许取穴,很好找。

主要能治疗的病为:面疔、咽喉肿痛(急性咽喉炎)、慢性结肠炎。

这个面疔就是长在迎香位置左右的疔疮痘,采用刺血泄的手法,颜面是疔疮的好发部位,是手足阳明经所过。商阳为手阳明大肠经井穴,在此穴放血,迅速泻其热毒,所以能治其经所过范围内的颜面疔疮。一般一次见效,三次就能好得差不多了。咽喉肿痛的,急性扁桃体炎也包括在里面,肺与大肠相表里,刺血商阳与少商一样同样具有宣肺解表泄热、利咽喉之功,且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穴位的刺激作用更大,效果也很好。

  有痰的如果是粘着不爽,可以用鱼际和列缺穴,可以顺肺气,帮助排痰,

  井穴很少灸,但有几个穴位会灸,少商,隐白,还有膀胱经的井穴至阴穴会灸。

用商阳穴放血的方法治疗漫性结肠炎、结肠手术后大便功能紊乱有比较好的效果。治疗每隔2-3天放血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共2-3个疗程。操作:先将食指揉搓数10次,使之充血,用细三棱针点刺后挤血,成人0.5-lml,小儿5-10滴。

慢性咽炎只用少商或商阳刺血只能治一时,不能去根,我们用针灸或埋线法治疗慢性咽炎,取合谷和照海,列缺,效果非常好。二间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荥穴,水性穴,功偏清热,取穴时微握拳,在第二掌指关节前缘桡侧,当赤白肉际处取穴。

胃和大肠均为阳明经,热是可以循经走的也可以循经治,所以只要在阳明经的热,用胃经和大肠经的穴位治均有效……这个大家要搞清楚,病在经络和病在脏腑是有区别的,比如一个人便秘,而且是因为堵在大肠里的那种便秘,不管是热秘还是寒秘,这是属于腑病,取穴就要在能治疗大肠的穴位上治疗,比如天枢,大肠俞,上巨虚等,如果你在大肠经上取穴,效果就比较差了。但如果一个人在大肠经上出现病症那用大肠经上的穴位来治效果就好,如果你迎香穴上长了疔,你一定要用天枢大肠俞来治,效果肯定没有在合谷,商阳上取穴效果好。

当然大肠经上的穴位也可以治疗大肠上的疾病,比如曲池是大肠经的合穴,是一个去阳明经热的一个大穴,用它来治疗大肠热秘,配合天枢,大肠俞这些穴位使用,也可以。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大肠俞是其俞穴,可以直接管到大肠的。

老师大便溏粘马桶怎么治疗呀?

这是属于脾寒湿的问题,用艾灸来做,神阙里贴敷那个昨天说的药方(温阳脐贴或桂圆花椒艾绒)也好,取穴以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为主。

继续二间穴,二间穴一般只用来治牙痛,因为荥主身热体重,可以去热,象因阳明经引起的牙痛,二间可以用,而且效果也特别好。

三间,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二掌指关节后,第二掌骨小头上方取穴。

具体位置其实就是沿第二掌骨往手指方面捊到头,就是那个弯弯里。

三间穴常会用来配合治面部的三叉神经痛和失眠,还有用三间透后溪来治手指麻木痉挛。

  一般下牙痛为大肠经循经之所,所以一般用合谷、二间和翳风穴来治,上牙痛为胃经循行之所,一般取合谷、下关和内庭。要做到下针有数,还是要看痛在什么部位,再循经取穴,才能一剑中的。

三间穴解释下为什么可以治疗失眠,因为三间穴在张颖清教授提出的第二掌骨全息理论中,三间穴对应人体的头部,所以用三间穴可以调理头部的疾病。

合谷穴是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取穴。你如果用什么虎口交叉的方法取穴,取出来的穴位偏外面了。准确位置就在第二掌骨中点骨边缘取穴就对了。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具有解表退热、理气止痛、活血调肠之功。大肠经贯颊,入齿中,其经别上循于喉咙,故可治牙痛、喉痛、急性扁桃体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表,故可治一切外感表证。合谷为全身镇痛镇静之要穴,可治癔病、晕厥等神志疾患。阳明经多气多血,妇女以血为本,故又可治妇科疾患、产妇宫缩无力等。孕妇禁用此穴。中医有“头面取合谷”一说,就是我们治头面上的疾病,在下脸面上的穴位之前,一定在对侧的合谷先下一针,晕厥平时人体用掐人中的方法,但其实合谷也是治疗晕厥的一个常用穴位,另外,我们感冒的时候头痛头痛,也可以配合谷来使用,记得有一次我感觉自己有点感冒了,在晚上泡脚的时候自己用艾灸合谷,当灸左边合谷的三五分钟的时候突然感觉右边的鼻孔洞开,一股清凉之气冒出,然后感觉寒气呼呼往外散,效果非常明显。

针灸里取合谷,还有两个地方会用到,一是有个配穴疗法称原络治疗,就是原穴和络穴配合使用治病,因为合谷是大肠经的原穴,其表里经的络穴肺为列缺,列缺,就在桡骨头上方,摸着有条缝,食指交叉虎口,食指能摸到骨头那边的那条缝,

大肠经络穴为偏历,如果病在大肠,可以采用合谷配列缺或配偏历使用,效果很好,而且这种原络治疗法即可治实症也可治虚症另一个使用的开四关,中医里讲四关为合谷配太冲为四关,这四关可以调整气血,因为合谷属于气,太冲属于血,这气血一调,理顺了。

合谷穴还常用来配合曲池,外关治疗阳明经手痛肩痛,就是治疗经循线上的疼痛。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手三针,就是用合谷,曲池,外关,治疗阳明经和三焦经路线,

如果是两条经上的病变,那就用络穴列缺或偏历,络穴就是两条主经之间沟通联络的穴位。

打个比方,两条平行线代表肺经和大肠经,在两线间连一条线,这两个与肺经和大肠经相交的点就分别是列缺和偏历

用商阳治咽喉炎,就是因为有了这络穴,这边刺激商阳,引起的反应可以通过络穴经络脉到肺经再走到咽喉位置。

阳溪穴也很好找,拇指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健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阳溪穴常用的就是拇指内屈症。就是拇指用力时感觉到酸痛。

阳溪另外还会使用就在在对称治疗的时候会用到,就是比如左脚昆仑处痛那可以取右手阳溪使用

再往上是偏历,偏历穴是手阳明的络穴,与肺经的络穴列缺是通的。

偏历穴的找法,跟找列缺差不多,同样的手法,食指指向的地方是列缺,中指指向的地方就是偏历,在腕横纹上三寸,

温溜穴在偏历上两寸,是大肠经的郄穴,就在桡骨阳侧,两块肌肉中间,温溜是大肠经郄穴,可以治疗大肠炎症痛症,有个郄会治疗法,比如大肠痛,就可以用温溜配中脘来使,效果很好,因为中脘是腑之会穴,所以这叫郄会治疗。

  再上面是手三里,找手三里先找曲池对了还有下廉和上廉,先从曲池找起,将手肘弯起来,曲池一定是拱手取,在这个纹头与肘骨中间。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具有清热祛风,调和营血,清头明目,调理胃肠之功,为全身祛风退热要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故可治荨麻疹等皮肤病。治网球肘为局部取穴。手足同名经经气相通,治膝关节扭伤疼痛,为下病上取法。另外还可以治高血压、胁痛、胃腹痛等。我们的皮肤病曲池是常用的,不管是荨麻疹还是神经性皮炎,一般再配合合谷,血海,三阴交,膈俞,足三里,筑宾。带状疱疹用艾灸就可以了,两头一灸就慢慢缩回去了。用曲池治疗原发性的高血压,效果也很好的,一般一次就可以下调十个汞柱以上,然后隔天针一次,可以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降高血压,中医有很多穴位,曲池,太冲,双耳尖,血海,足三里,百会等还有很多阿是穴专门降高血压,大多要分清是什么原因引起高血压,然后选穴下针,效果都很明显。

  网球肘用曲池穴也多的,前些天我一个亲戚说有网球肘和肩膀痛,在曲池,合谷,加中渚,曲池是针就就不痛了,肩膀当时出针后好了大约一半的样子。曲池对寻常疣和扁平疣的治疗也是相当有效的。

手三里,取法: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2寸取穴。

手三里主要治疗急慢性的腰扭伤,因此手三里也称为扭伤穴,象碰上急性扭伤腰的,用手按着用力揉,慢慢活动腰部,能慢慢好出来。有人落枕的话,用手按着手三里揉着同时扭动脖子也能好的。另外我用列缺下针治落枕也是效果很好。

上廉和下廉分别在手三里的下一寸和下二寸,用得很少,就不多讲了。

曲池往上是肘髎穴,这个穴位取穴的,拱手,曲池往后有个大骨头,过了这个骨头边上一个陷下的地方,按着有点酸就是,曲池上后一寸就是。

肘髎主要也是治网球肘里配合曲池增强疗效的一个穴位,

手五里,就在曲池上三寸的地方,肌肉与骨头中间,用得也比较少,

手五里往上是臂臑,在曲池和肩髃的连线上,曲池上7寸取穴。垂臂屈肘时,在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端。这个穴位从上面肩髃往下找为肩髃下三寸即是。

这个穴位是针灸治疗眼部疾病的常用穴位,象视神经萎缩、麦粒肿、青光眼,什么的都可以配以臂臑穴,还有的象睛明,头临泣,光明,养老穴等,都是在治眼病时要考虑选用的。

臂臑到曲池痛,还有可能是淋巴结有问题,因为我们中医用一个从曲池透臂臑治疗瘰疬的操作方法,有七寸长针这样专治瘰疬,而且效果很好从曲池下针,得气后回退针到皮下,沿皮透刺一路到臂臑

肩髃,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取穴。上臂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就是肩髃穴。

肩髃主要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急性踝关节扭伤。操作手法是,对肩周炎的用刺血方法效果更好,隔2-3天放血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一般2-4个疗程多能治愈。

用肩髃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大多1-2次治愈。操作手法:用1-1.5寸毫针,呈45°角斜刺进针,得气针感下传至手为最佳。平补平泄手法。留针45分钟,每隔15分钟行手法1次,同时慢慢活动脚踝关节。肩髃穴是阳明、阳跷之会穴。跷脉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的功用,经过脚踝的,所以能治这个病。

巨骨穴很好找,从肩髃上来,这两边骨头有个缝,这就是巨骨穴。

巨骨穴用得不多,有时会配合肩髃穴来治疗肩痛

   巨骨往上天鼎和扶突,这两个都在在颈部的穴位,我们自己可以摸到食道边上有块肌肉,靠近食道这边的是胃经路线,另一边的就是大肠经经过的路线,扶突的位置是平喉结,在那块肌肉边上,应该也很好定位的天鼎穴在扶突穴下一寸的地方。天鼎穴用用得少,但可以治上肢麻木,肩周炎,扶突用得比较多

扶突穴还有一个用处是治呃逆,很多顽固性的呃逆,用足三里,内关,膈俞,中脘中魁都治不好,但用扶突下针收效明显,操作:选用28号1.5寸毫针,由穴位处水平方向刺向颈椎,当出现触电样针感向肩或手放散时,留针10分钟。

过了扶突就是禾髎穴,鼻孔下方,这就叫禾髎穴左右各一个用得比较少

最后一个穴位迎香就用得很多了鼻翼两边旁开五分,这个穴道我们叫迎香穴。迎香常治鼻病

用迎香穴治疗鼻炎有两种刺法,一种是迎香透鼻通。一种是迎香朝鼻子平刺

如果病初起就用平刺,如果是久病就透鼻通,治疗鼻炎如果是鼻窦炎,一般选攒竹,迎香透鼻通,双合谷,再配通天穴。如果是过敏性鼻炎,局部用印堂穴、迎香透鼻通,双合谷,通天穴,局部症状解决后,还要考虑风池,风门,肺俞,足三里等,因为过敏性鼻炎主要是肺脾肾内寒引起的。

黄帝内经中医师承教育基地欢迎您!打造中医师承教育权威基地还原老中医手把手传教实况。汇聚国内一流的中医师资,手把手传教中医精髓。这里是国内最大的中医师承教育基地。专业中医整脊正骨培训、中医膏药制作培训、中医针灸推拿培训、中医穴位埋线培训、中医小儿推拿培训、中医刺血疗法培训、中医点穴疗法培训、中医拔罐刮痧培训、中医腹部推拿培训。







































白癜风名医会诊
白癜风诚信企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dwh/653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