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穴对急性腰痛的治疗分析
腰痛穴定位:腰痛穴是以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在双手背,第2、3掌骨(1号穴)及第4、5掌骨(2号穴)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腕背横纹下1寸),一手两穴。局部解剖:在骨间背侧肌中布有掌背动脉,手背静脉网,布有掌背神经,指掌侧总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原则(左痛取右,右痛取左,中间痛取两边)。功能: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操作方法:①定穴位,局部消毒,②左手按穴,右手向掌心斜刺0.5-1寸,轻且快速将针分别刺入两处穴位,③嘱患者深吸气——憋气——下蹲,同时提插捻转1号穴位处针,④然后缓慢呼气——起立,同时提插捻转2号穴位处针,⑤嘱患者深吸气——憋气——弯腰——医生用空心掌拍打腰部疼痛部位,⑥留针,嘱患者轻轻走动。此方法对急性腰痛常常可取到立竿见影的功效。
腰痛穴对急性腰扭伤和急性肾绞痛效果最佳。急性腰扭伤是由于腰肌在运动中遭受了不正当姿势或压力,导致腰肌痉挛,产生僵直和疼痛。腰痛及脊柱侧弯,是腰肌自我保护反应。所谓“急性”,指扭伤时间在72h内。本病属于中医“腰痛”范畴,辩证属于“气滞血瘀”或“血瘀夹湿”型。从现代医学病理角度看,本病需与腰椎器质性病变区别。由于扭伤诱发“腰椎间盘突出”产生的腰痛,用本法治疗效果欠佳,应从根本上治疗原发病,采取综合疗法或其他特殊疗法。
本病的针灸机理是:根据古代缪刺法“左痛刺右,右痛刺左”的原则,寻痛点于腰部,刺穴位于手背,以达到调整左右经脉气机平衡的作用。所谓“缪刺”,是古代针灸的一种刺法,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是按病痛所在位置,左右交叉取穴进行针刺方法。常适用于四肢,亦可用于躯干。躯干部位,以督脉为中轴线划分左右,寻找压痛点,而后进行交叉取穴针刺。
取穴以第一腰痛穴为主,必要时可追加第二穴。治疗关键在于必须交叉取穴,刺必留针,留针必须活动腰部,如此方能奏效。假如无法判定压痛点时,可在双手腰痛穴同时针刺,在行捻转泻法时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不可大幅度捻转,避免晕针。
自参加工作以来,经治疗的急性腰痛患者二十多例,其中一例为肾绞痛,针刺一次,见效率达90%以上,而且大多立竿见影,该穴位适用性强,疗效好,非常值得推广。
联系人:贺主任
咨询
医院针灸科
白癜风中西医结合会诊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cs/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