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干黑坏死右足肿胀坏疽宜清热解毒益
脱疽是因为先天不足,正气虚弱,寒湿邪气侵袭,瘀阻脉络,气血不通畅,或闭阻不通而发病。好发于四肢末节,下肢多于上肢。
患病初起时皮肤红紫,疼痛,还有小腿部胀痛,随着颜色加深,其痛更剧烈,疼痛感如火烧。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后期患肢出现坏死,趾(指)节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严重者有截肢可能。
下面我们来看一案例:
案例分享01患者基本信息戴某,女,时年65岁,于年10月15日初诊。
既往史:于外院诊断为“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先后服用“环磷酰胺0.4gP.Oqiw”、“甲泼尼龙12mgP.Oqd”、“羟氯喹0.2gP.Oqd”控制病情及“吗啡P.Osos”止痛;有“雷诺氏综合征”史8年余;有“肺纤维化”史5年余,服用“吡非尼酮4粒P.Otid”。
个人史:无。
02发病过程主诉:手指干黑坏死、右足肿胀坏疽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轮椅推入病室,诉四肢疼痛,服用激素后周身关节疼痛。
03首诊证候症见:左手第二至四指、右手第二指、第五指干黑坏死,右足肿胀坏疽。舌红,无苔,脉弦细,左脉弱。
04辩证论治西医诊断:干燥综合征。
中医诊断:脱疽(热毒壅滞并气虚血瘀)。
辨证施治:缘患者久病体虚,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瘀血阻于脉络,经脉、肌肉失于濡养,又因日久瘀而化热,瘀阻营血,热腐肌肉,进而导致皮肉枯槁,患肢肿胀疼痛,骨节坏死脱落。结合舌脉之象,治宜清热解毒,益气活血。
治法:清热解毒,益气活血。
处方:黄芪20g、白术15g、赤芍30g、桂枝10g、大枣15g、防风15g、丹参20g、豨莶草10g、毛冬青30g、甘草6g、金银花20g、延胡索15g、大黄10g、玄参20g。
05随诊过程二诊:年10月21日
症状:舌红,无苔,脉弦细。
西医诊断:干燥综合征。
中医诊断:脱疽(热毒壅滞并气虚血瘀)。
辨证施治:缘患者久病,气虚无力,热毒壅盛,燥屎内结致大便不畅。
治法:清热解毒,益气活血。
处方:金银花15g、毛冬青30g、黄芪30g、白术15g、桂枝10g、赤芍15g、防风15g、丹参20g、牡丹皮15g、豨莶草15g、甘草6g、黄芩15g、败酱草15g。
《灵枢·痈疽》:“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脱疽好发于四肢末端,重者指节坏死脱落,其基本病机为血脉瘀阻。患者老年女性,既往疾病较多,初诊见手指干黑坏死,足部肿胀坏疽,四肢疼痛,结合舌脉辨证为热毒壅滞并气虚血瘀,治法宜清热解毒、益气活血,选方四妙勇安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中金银花、毛冬青、玄参、豨莶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甘草解百毒,佐以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另用大黄取其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玉屏风散,益气固表的同时可防止毒邪内陷,又因“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故改白芍为赤芍以清热凉血,与黄芪、桂枝、大枣合用益气通络止痹痛。二诊诉手指仍有麻木疼痛,但大便不畅,气虚无力推动所致,故在原方清热解毒、益气活血的基础上,加大黄芪用量至30g以益气健脾。
1、每天检查足部,清洗干净后仔细观察,是否有红肿、水疱、裂口等,避免病情加重;
2、不要自己剪脚皮、鸡眼等,容易划破皮肤造成感染。
3、正确修剪趾甲,点到即止。趾甲剪太短或者边缘锐利,都会造成甲沟炎,且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出血。
4、不要赤脚行走,无论室内室外。
罗永佳,生于年,广东省南海县人(今佛山南海),广东省名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医院院长、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专职副所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品审评专家库专家、广州市中医药学会顾问,是广东省第七、第八、第九届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特别提醒: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cs/1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