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经的穴位按摩
脾经的穴位按摩
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足太阴脾经:脾主运化,帮助脾胃吸收消化,排毒,脾主统血,肝藏血,由脾送到末梢,脾虚,四肢冰凉,脚寒,手麻,头晕。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止于大包穴。
足太阴脾经(左右共四十二穴)穴歌: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隐白,终于大包。脉起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胻heng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少血多气,巳时气血注此。
隐白穴:足大趾内侧,用温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止血
太白穴:脾经的原穴,发源地。脚颧骨处。通过脾来补肺的穴位。健脾同于山药薏米粥。
公孙穴: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在骨头边游离要掐一下。直通到心脏,吃得多,胸闷,憋闷,喘不动气。腹胀。其他脾经穴位都在小腿内侧整个小腿都要按摩,治疗痛风。不用找穴。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①腹胀肠鸣泄泻②痛经闭经阳萎遗尿
小便不利水肿③脚气④失眠
血海穴:掌心放膝盖往上找,脾经上大拇指摸到的痛点就是。血的海,气血汇聚的地方。男人主气,女人主血,治疗出血症贫血症,血瘀症。
大包穴: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①咳喘②胸胁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脾与胃的关系
脾位于腹中,与胃以膜相连。二者经络上互为络属,构成表里;生理上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响,互相传变,所以说脾与胃的关系极为密切.但是两者又各有其特点,
脾的主要特点是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因此脾虚失运则有湿困于脾,中气下陷病理改变;胃的主要特点是受纳水谷及水液,若胃气虚弱则出现胃纳不佳。胃气上逆等病理病变。
脾经学习重点
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
探查部位:
探查线路
穴位
位置
脾经小腿线路
地机穴
胫骨内侧缘,膝关节内侧下3寸(4指宽)
脾经小腿线路
三阴交穴
胫骨内侧缘,内踝尖上3寸(4指宽)
脾经足内侧线路
太白穴
足大趾后,内侧核骨下,赤白肉际陷中
脾经足内侧线路
公孙穴
太白穴后一寸
探查手法、感受
1、脾经自我探查线路以小腿内侧这一段为主,微微弯腰,沿着胫骨前缘用同侧掌指关节或翘起二郎腿用对侧掌指关节从膝关节由上至下一直轻敲至内踝,注意紧贴骨头下缘不要敲到骨头上,大多数人疏理3——5遍后在膝关节下方的“地机穴”有痛感。有一部分女性朋友在内踝尖上4指宽的“三阴交穴”有酸痛的感觉。
膝关节下3寸的“地机穴”是脾经的郄穴,内踝上3寸的穴位是著名的“三阴交穴”。“地机穴”,顾名思义是“大地的机关”。这个穴位太好了,脾属土,只要脾的功能有一点儿变化,“地机穴”会最先有反应。气血功能相对旺盛人的这个位置胀痛感明显,如果气血虚弱、有过失血、严重脾虚的人则酸痛。
“三阴交穴”是脾经、肾经、肝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故有“三阴交”之名。多数女性此处酸痛感明显,这是因为受寒、劳累、情绪波动等因素直接影响女性肝、脾、肾三个脏器。所以妇科有问题时,这个穴位感觉明显。
2、脾经在脚内侧的穴位也有反应点,常常给我们提供脾虚信号的是“太白穴”或者“公孙穴”。“太白穴”在大脚趾后的核骨后面,赤白肉际处,“公孙穴”在“太白穴”后一寸。这两个穴位的反应挺有意思。我们用拇指按揉时,经常是哪个穴位更疼就按揉疏通哪一个。据说“太白穴”可以双向调节血糖,“公孙穴”可以双向调节肠道功能(便秘、腹泻均可在此处寻找痛点),建议有糖尿病、便秘、腹泻症状的朋友可以尝试找找痛点。
二、辅助调护疾患
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糖尿病、高血脂、倦怠乏力、失眠等
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
上午9点——11点分别疏理小腿部分、足内侧部分5分钟/侧
总结:脾经—可治大病的脾经
1.治各种出血症、慢性鼻炎:艾灸或点掐隐白穴。脾经的循行是从脚到胸,隐白穴是其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趾甲旁约1毫米的位置。隐白穴最主要的功效是止血,对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地缓解。
2.治缺钙引起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以及颈椎病、糖尿病、消化能力弱:按揉大都穴。从隐白穴往上,大脚趾根的位置就是大都穴。大都穴对老年人来讲特别重要,因为这是一个补钙的要穴。
3.治睡觉流口水、舌两边有齿痕、消化不良、手脚冰凉、月经淋漓不尽、头晕、糖尿病等脾虚引发的病:用拇指内侧多硌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它穴位都强
4.治消化不良、胃反酸、妇科病:揉公孙穴。从太白穴往上1寸就是公孙穴。公孙穴有通气、活血、解淤的功效
5.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商丘穴。在内踝骨的前缘偏下一点,就是商丘穴。商丘穴能消除下身的各种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
6.治肝、肾、脾上的病症及妇科病:剌激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在脚内踝上3寸,四横指的地方。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所以这一穴位可以治3条经上的疾病,真可谓一穴多用。三阴交穴还是妇科的通治要穴
7.治不消化、男性前列线问题、腿肚子酸痛:点揉漏谷穴。从三阴交穴贴着脚骨内侧下缘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
8.治慢性胰线炎、糖尿病:揉地机穴。贴着胫骨往上走,与腿肚子上的最高点正对着的地方就是地机穴
9.祛湿、治各种炎症、水肿:揉阴陵泉穴。顺着胫骨一直往上,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穴
10.专治瘙痒、调节血液循环:揉血海穴。血海穴又称百虫穴,它是专门治痒痒的穴。
11.胖人减肥、瘦人增肥:推小腿脾经。
12.治急性扭伤:按揉大包穴。大包穴是脾经的最后一个穴,在肋骨这块儿腋窝直下6寸处
13.推腹法:腹部的脾经穴位一把推。脾经还有很多穴位都在肚子上,一推腹就全给推了。它们通常都在人体中线旁开4寸的位置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ookm.com/wacs/11042.html